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早产宝宝在无陪病房里过得怎么样? 天目新闻探访浙大儿院NICU
2021年11月17日 08:11:56 来源:天目新闻 记者 隋雪 朱冬艳 通讯员 祝姚玲 陈梦茜

  新冠疫情发生后,住院病人的探访制度更加严格,其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住在无陪病房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里的早产儿们。

  医学上将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定义为早产儿。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其中我国每年早产儿约110万。每10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是早产儿。

  还没有充分做好在这个世界生存的准备,早产宝宝就过早地来到了人世间,各个器官和系统都还没发育成熟,连自己喘气、排便、吃奶都无法完成。这些体重可能只有一个苹果这么重的小生命,躺在NICU的保温箱里,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和照顾,他们是如何度过的?在11月17日“世界早产日”前夕,天目新闻记者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来看看这些小家伙过得怎么样。

  和印象中啼哭声此起彼伏的新生儿病房不同,这里显得静悄悄的,几乎只能听到医学仪器嘀嘀的声音,大多数宝宝都在模仿妈妈子宫环境的“鸟巢”里睡得香甜,偶有几个睁开眼睛,挥着小手,舞动着小脚丫,好奇地张望保温箱里的这片小天地。

  浙大儿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副主任马晓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监护室目前一共有50个床位,当天总共收治了55个宝宝,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早产儿,占了80%~90%。这些早产宝宝中,很多胎龄只有28周、30周,甚至更小,出生时的体重大都在一千克以下,甚至只有五六百克。

  “你能想象吗?这些孩子的静脉可能像头发丝一样细,这就对护士的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扎针时要准确地穿进静脉,而且要减少孩子的痛苦,以免医疗过程中疼痛性的操作对宝宝的神经功能造成影响。”浙大儿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罗飞翔表示,作为无陪病房,NICU的护士不仅需要担任医务工作者的角色,对宝宝进行病情观察、用药、医疗操作等,也承担起了这些孩子的第一个照顾者的身份。“比如换尿片、喂奶、给宝宝洗澡等等,相当于宝宝的临时妈妈。”

  疫情以来,家属探视更加严格,但考虑到长期无法陪伴在宝宝身边造成的分离焦虑,医院在NICU病房外,专门开设了一个“袋鼠式护理”的房间。“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孩子,我们也鼓励妈妈测好核酸,做好相关防疫工作以后到医院里来给宝宝进行‘袋鼠式护理’。”马晓路说道。

  什么是“袋鼠式护理”?罗飞翔介绍,“袋鼠式护理”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针对早产儿的一种护理方式,让妈妈跟孩子有一个肌肤之间的接触,可以稳定孩子的一些生命体征,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妈妈的一些产后焦虑情绪。

  可喜的是,随着医学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上的孩子,基本上有95%以上的存活率;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下,甚至是1000克以下的孩子,还是有85%以上的机会可以存活。大部分早产儿还是可以跟健康的孩子一样成长的。”马晓路介绍道。

标签:早产儿;医院 责任编辑:吴珂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早产宝宝在无陪病房里过得怎么样? 天目新闻探访浙大儿院N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