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布传回首批图片,欧洲和俄罗斯踏上火星征程……
2022年,这些太空高光时刻值得翘首以盼
◎本报记者 刘 霞
2021年,太空探索带给人类无数精彩和绚丽;2022年,天文学家们仍将继续在太空书写新的传奇。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列出了2022年值得期待的太空高光时刻,包括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将传回首批图片、小行星撞击实验正式实施、探测器前往火星搜寻生命存在迹象等。
韦布望远镜将传回首批图片
作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空间局(ESA)和加拿大航天局的联合项目,耗资100亿美元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于去年圣诞节当天发射升空,携带直径6.5米的大型镀金折叠镜面,这是有史以来最大也最灵敏的反射镜,被科学家称为“黄金眼”。
据报道,韦布望远镜成功打开了“黄金眼”,并于今年1月24日进入其最终运行轨道,主镜和次镜也完全展开。它将围绕日地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运行,这一区域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此后,韦布望远镜还须经历数月冷却才能接近绝对零度,然后进行校准,正式开始科学观测活动。因此,人们需要再等6个月才能看到第一批图像公布。
韦布望远镜的功能比哈勃望远镜更强大,将在宇宙中搜寻137亿年前最初形成的恒星和星系的光流。
“太空发射系统”和“阿耳忒弥斯”任务
NASA将在2022年3月进行其“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的首次试飞。这款火箭被称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火箭”,耗资230亿美元,预计将启动新一代人类太空探索,首先是从运送宇航员往返月球开始。
SLS可在一次任务中将宇航员和补给送往月球,不过它的首次试飞——“阿耳忒弥斯1号”任务只会搭载无人的“猎户座”飞船乘员舱。
“阿耳忒弥斯1号”原定下月发射,但因测试程序过程中出现“小问题”而被推迟到3月或4月。
NASA预计,SLS每次发射的成本约为20亿美元。这艘巨无霸火箭将成为“阿耳特弥斯任务”(将宇航员送往月球并最终送往火星)的主力军。
SpaceX的“星舰”轨道试验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掌门人埃隆·马斯克说,该公司的“星舰”(Starship)火箭将在今年3月或4月进行首次轨道试飞。
“星舰”是迄今为止的最大型火箭,可完全重复使用,由超重助推器和星舰飞船组成,有朝一日将被用于登陆火星,并将大型有效载荷(重达1吨)送入近地轨道。“星舰”在设计上可进行轨道加油,因此它可前往比近地轨道更远的地方,包括月球和火星。
去年12月,马斯克在推特上发布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将在“星舰”上再增加3个“猛禽”发动机,将其最大推力提高50%,以极大地改善其有效载荷性能。
“双小新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撞击小行星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是NASA的一个项目,旨在撞击一颗小行星的卫星,使其稍稍改变轨道,这一任务将首次展示改变小行星在太空中运动情况和轨迹的动能撞击器技术。
DART还包括一颗小型伴随摄像卫星,预计它将在今年9月26日至10月2日期间撞上目标星体。
NASA称,DART的目标小行星并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是一个观察碰撞是否能够改变其运行路线的“完美试验场”。
“火星太空生物学”项目探索火星生命
“火星太空生物学”(ExoMars)是ESA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的联合项目,包括轨道飞行器和名为“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号的火星车。
这个SUV汽车大小的飞行器将于今年9月出发前往火星。它原定2020年8月发射,但因新冠疫情推迟。这一任务的主要使命是确定火星上是否曾有生命繁衍生息,以及更好地了解火星上水的历史。火星车将由空中客车公司组装,并于2023年6月降落在火星上的奥克夏高原。此前的研究表明,奥克夏高原可能是一个古老的火星三角洲。
火星车包括一台可探测火星表面以下的钻探设备和一个置于超净区间内的微型生命搜寻实验室。
ExoMars项目将首次在火星表面以下约3.66米的地方搜寻生命的迹象。在那里,生命的生物特征可能会被完好保存。
“比皮科伦坡”探测器第二次飞越水星
由欧洲和日本航天机构联合研发的“比皮科伦坡”(BepiColombo)水星探测器与水星的第二次“亲密”接触将发生在2022年6月,届时该探测器将飞到离水星表面约322公里以内的地方,与2021年10月的那次飞越类似。
此外,在2023年6月、2024年9月、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它还将4次飞越这颗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最终目标是进入距离水星483公里至1497公里的一个科学轨道开展探索活动,它将于2025年12月最终进入该轨道。
虽然水星与地球的距离是木星与地球距离的十倍,但探测器到达水星所需时间与到达木星相当。因为探测器到达水星需要“刹车”以抵抗来自太阳的引力,为此,探测器会绕很长的一段路——通过多次飞越太阳系内部其他行星(包括水星)来实现。
- 2022年第二发!L-SAR01组A星成功发射
- 空间站生活忙碌又精彩 神舟十三航天员太空旅程过半
- 高密度高成功率 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居世界第一
- 创新,以国家需求为己任(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