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有时候遗憾才能衬托它的美。”李奇时说,北京冬奥会已经结束了一个多星期,在隔离期间她不时回忆起自己的第二次冬奥会,回忆起奋斗过的这些年。“给我多少次机会,我都会重走这条路。”
距离梦想最近的一刻
2月19日,北京冬奥会倒数第二个金牌日,在速度滑冰女子集体出发的半决赛中,状态上佳的李奇时以小组第三的成绩跻身决赛。在大约一个小时之后进行的决赛中,李奇时一度处在滑行队伍前列,那是她在本届冬奥会上距离个人最好成绩最近的时刻。可惜的是,在激烈的“混战”中她和别的运动员发生了身体接触,最终因为被判犯规在16名决赛选手中排在了最后。
在北京冬奥会周期,1000米和团体追逐是李奇时的主项,这个赛季她才开始参加集体出发这个小项的比赛。作为一名中短距离选手,李奇时兼项集体出发既是为主项服务,也是为了挖掘自身潜能、寻求更多的突破口。在前两项比赛时,她感受到了主场作战的压力。19日那天,她更能体会到享受比赛的感觉,半决赛也发挥得很好。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决赛时就有了一些想法。
“总想着能够提前占位,技战术更加主动一些,这样的弊端就是一直搅在人堆当中。但是,场面并非想象中顺利,那时我应该头脑更清醒些、及时更换战术,选择退到后面,节省更多的体能,全力拼搏最后的冲刺点。”李奇时说,“集体出发我世界杯滑过三次,奥运会是第四次。在这个项目上是新人,缺少经验,没能拿到理想中的成绩。”
从第27到第五
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时年20岁的李奇时在1500米比赛中获得第27名。那时,从小练了10年短道速滑的李奇时转到“大道”还不到一年。初出茅庐的她说,来奥运会大开眼界,我很期待下届比赛,我会努力取得好成绩。
然而,因为状态的起伏,李奇时没能获得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参赛资格,再次登上冬奥会的舞台已经是8年之后。
在北京冬奥会上,李奇时总共参加了3个小项的比赛。在女子团体追逐比赛中,她与队友韩梅、阿合娜尔·阿达克携手获得第五名,这也是中国女子选手在本届冬奥会速滑比赛中的最好成绩。在女子1000米比赛中,李奇时获得了第14名。本来她还拿到了1500米的参赛资格,因为考虑集体项目就把机会让给了队友。
“第一届完全是参与,这次让大家看到我不止会滑一个项目,可能在某个瞬间能让人眼前一亮吧。”李奇时说。
遗憾是有的。女子团体追逐是中国队的重点项目,也是李奇时备赛时的重点。可惜的是,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队名列第五,与半决赛失之交臂。在女子1000米项目中,李奇时这个赛季对直道的步幅和技术动作进行了微调。冬奥会的比赛中,她的滑行比以前流畅、轻松,但是成绩没有达到预期。
“过去这几年,每一年都不平坦,但我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奋斗,没有放弃。虽然有低谷,但我又重新站起来,在国内还是保持了高水平。能够站在奥运赛场,对我就是一种肯定,它让我看到自己还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李奇时说。
给我多少次机会,我都会重走这条路
李奇时说,她很看重过程,珍视自己的每一分努力。去年在新疆的一站国内选拔赛上,她在四天之内参加了六个小项的比赛,就是希望给自己更多的挑战。虽然很疲惫,她还是扛了过来。从那个时候她就想,不管在北京冬奥会上的结果如何,她一定要坚持到底。
“过去几年经历得太多了,大起大落,几起几落,有时候没有起到很高,状态刚恢复到百分之七八十又跌回低谷。”李奇时说,“真的很难,但是还算有收获。至少我更成熟、更平和一些。赢了,没有那么多喜悦。输了,也很从容,也可以接受。”
从9岁开始练习短道速滑算起,李奇时的运动生涯已经持续了近20年。她说,这一路走来,“值得”两个字已经不足以概括。
“通过走这条路,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和命运。而且体育精神和传承真的不一样,精神上的收获不是物质所能给予的。这是不寻常的事情,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到了这个年龄,不再像以前那样看重输赢。只要努力够了,成败看天意。最后的底线就是,在结束的那一刻,不因为不够努力感到遗憾。”
在中国速滑队中,28岁的李奇时已经是大姐姐的角色。她会告诉小队员,不要混日子:要么离开,要么闯出一片天。她相信,未来他们会感谢自己。
关于未来,李奇时还没有想好。她很清楚,自己的水平要想再往上会很难,世界强手也会继续提高,她不知道还会不会坚持下去。但是,对于自己选择的这条路,她从未后悔。
“给我多少次机会,我都会重走这条路。(重走)我会知道避免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样走得更好。”李奇时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