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白领技能变防疫智慧 上海超14万志愿者“沉”在一线守家园
2022年04月04日 14:22:12 来源:天目新闻 记者 申思婕

  4月3日早上7点,上海人顾明敏被一阵电话铃叫醒。从3月26日起,上海开启大规模“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筛查,当天凌晨,上海各区陆续发布《告居民书》,多地要求辖区内居民进行一次抗原检测。叫醒顾明敏的电话,就是通知她到社区为居民发放抗原自测用品。

  顾明敏告诉天目新闻记者,她是中交疏浚集团的员工,3月25日在集团的统一领导下报名参加了上海的志愿者队伍。第一天上岗时,她上午10点半集合,培训并更衣后,下午2点正式开始发放抗原自测用品。一直到午夜12点才结束志愿工作。那天下午6点半左右,一位接收她发放用品的居民,抗原自测显示阳性。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她距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一次。

  从3月中旬起,上海各个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明显面临着人手不足的问题。许许多多像顾明敏一样的年轻上海白领开始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天目新闻记者在采访调研中了解到,这些志愿者平日里,或是手持咖啡出入高档写字楼的职场骨干,或是科技公司睿智严谨的工程师,这段时间以来,他们一边居家办公完成公司的日常工作,其余时间则投身于社区和街道协助防疫工作,往往“忘记已经站了好几个小时”,还把许多职场技能应用到基层工作中。这个逐渐壮大的志愿者群体,正在成为上海社区迎战疫情的坚实保障。

image.png

  志愿者在工作中。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集结:素不相识的他们 有了共同的名字“小区志愿者”

  吕方平戴一副黑框眼镜,是标准理工男相貌。他在一家芯片公司上班,负责精细化管理。他告诉记者,3月14日起,自己所在的小区开始封控。“居委会只有5个人,我们小区常住人口有3300多人。靠5个人来负责3000多人的防疫需求,真可以用‘捉襟见肘’来形容。”

  当天,吕方平所在小区居委会建立了志愿者报名群,第一时间就有28人报名。吕方平想了想,自己平时的工作是通过精细化管理保证产能最大化,和社区防疫工作的组织协调有异曲同工之处。他当即也报了名,还向居委会递交了一份志愿者岗位分工、排班以及楼栋编组的建议书。

  杨树住在闵行区一处老旧小区,超过60%的居民是老年人,居委会的大多成员也已是“银发”,平日里,“小老人”照顾“老老人”的情况是常态。3月12日起,杨树所在小区封闭管理,居委会同样开始招募志愿者。

  “我是青壮年,我不上谁上?”杨树果断报了名。当天和他一起报名的还有13个人,当中有几个都是年轻的都市白领,“做志愿工作的间隙还需要制作和汇报PPT。”

  尽管大家报名的初衷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我能为大家做点什么?”这种想法在城市的空气中无形地传递,吸引越来越多人集结为一支铿锵有力的队伍——小区志愿者。

  李小桥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住在陆家嘴街道,平时喜欢到处逛逛。她告诉天目新闻记者,她曾个“有做志愿者能方便自己下楼活动”的不成熟想法。3月28日,她按照社区要求下楼做核酸检测,站在队伍中,她下定决心报名,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心,而是亲眼目睹了居委会的巨大工作量。做完核酸检测后,她立即向居委会的志愿者招募人员报了名。

  根据上海市文明办提供的数据,截至3月28日,“上海志愿者网”已招募上岗志愿者14万余人。号称“上海内环规模最大社区”的宜川路街道中远两湾城,常住人口接近5万,截至4月1日浦西全域封控管理,共有超过1000名居民报名参加志愿者。小区业主群里有人调侃:“现在大家抢志愿者名额的积极性,简直比抢菜还高。”

  挑战:简单的任务不简单的工作 各行各业志愿者显“三十六计”

  在采访中,天目新闻记者了解到,根据志愿者空余时间、个人特长的不同,各小区通常将志愿者分成核酸检测、快递运输、安全巡逻几个大组,大组下面又按楼栋、弄堂等划分不同的责任小组。李小桥因为白天要居家打卡办公,只能晚上帮忙,所以被分到快递运输组。

  “工作时间是晚上6点到9点,把快递员、外卖员送到小区门口的快递、蔬菜等,送到居民楼下的单元门口,再通知居民下楼来取。”李小桥告诉记者,看似简单的任务,需要注意的细节有很多。她需要先与配送人员核对地址信息,再与楼里的居民交接,确保每个人拿对自己的东西。她所在的小区有5000人左右,居民中有很多不会使用外卖软件的老年人,只能凭借图片来辨认子女帮他们订购的物资。一旦外卖或快递的楼栋号写错,找东西就像“海底捞针”,“这需要我们在快递员送到时,就要与子女先核对,避免老人拿不到东西。”

image.png

  李小桥所在的小区志愿者快递运输组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总得来说,快递运输组的工作是最简单的,负责帮忙核酸检测的志愿者,工作难度更大。”李小桥说。

  杨树一开始在小区内也骑着电动车帮忙运送物资,但他很快发现,小区防疫工作的一大难点是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尤其是核酸检测,需要手机扫码登记,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只能由检测人员一个一个把老人身份证信息手动输入系统。而他所在的小区超过半数都是老人。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更高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杨树和几个青年志愿者合计起来。他们发挥各自职业特长,想了不少办法:有在企业做人力资源的志愿者,筛选并登记好需要帮助的老年人,为他们开辟做核酸的“绿色通道”;有一位小学老师,拿来平日里给孩子们打印错题的“喵喵机”,它能够连接手机快速打印,方便为老人打印出纸质二维码;几个擅长做PPT的志愿者,不仅把各种物资采购渠道整理好做成电子版指南,还把小区内老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的需求集中登记整理,方便快递运输组进行专门配送服务。

  杨树告诉记者,这些基层智慧实际运用后,小区的核酸检测效率大大提高,“800多人的检测,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居民的食品、药品配送也更加高效,“能感觉到大家的心态从焦灼逐渐放松。”

  温情:志愿者的付出与居民的配合 凝聚成超大城市的战疫力量

  这段时间,顾明敏经常是半夜到家,清晨又出动。但每次听到居民的“谢谢”和“有你们在感到放心”,她的疲惫就一扫而空。

  她说,自己永远忘不了给居民发放抗原自测用品时,“有一次我喊了一句,‘请大家有序排好队领取’,原本散乱的人群‘唰’地一下整整齐齐,那种万众一心、所有人都特别配合的感觉,坚定了每个人战胜疫情的信心。”

  检测到阳性的晚上,顾明敏在朋友圈写下一段话:“这是我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一次,然而所有志愿者、社区工作者、测试群众都无一惊慌。沿路看到灯火点点,感动、感怀、感激,坚毅的中国人民,战疫必胜!”

  林曼曼是一名“00后”,从3月15日起加入小区的志愿者队伍。第一天上岗,她半夜12点多被居委会紧急“召集”,工作到凌晨3点,第二天8点又集合组织居民核酸检测,一直忙到晚上8点。“在岗位上时,像打了鸡血一样,很亢奋,一点也不觉得累,直到脱下‘大白’衣服领饭盒时,才发现自己的形象很狼狈、疲惫,拿筷子的手都是抖的。”她说,这种小情绪很快一扫而空:“小区居民特意为我们点了好吃的外卖,真的很感动。”她说,这些天来,无论是医护人员、志愿者、还是居民,所有人互帮互助,非常和谐,“我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大家庭里。”

  4月1日,浦西全域封控第一天,姜小萱的朋友圈被“感谢小区志愿者”和“井然有序”两个关键词“刷屏”。她告诉记者,自己小区有40个楼栋,有近百名志愿者,每个楼栋有2-3名志愿者负责——建群、帮助老人登记健康码、人数统计、组织排队检测……使得当天的所有防疫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有小区居民说,早上8点楼组长通知自己做核酸,10分钟不到就搞定了,“分楼道分批、两米距离、全闭环,效率高、安全度更高!感谢楼组长和志愿者们!”

image.png

  姜小萱的朋友圈 图片由受访着提供

  上海正在进行疫情发生以来一场全新的大考。杨树说,他所在的小区,没有抱怨,更多的是建议和叮嘱。在他关注的一个上海律师朋友的微信公众号里,一句话让他感同身受:“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共同朝着防疫攻坚战的胜利进发。”

标签:志愿者;核酸 责任编辑:杨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白领技能变防疫智慧 上海超14万志愿者“沉”在一线守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