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起的“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活动日前在各地展开。
“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活动要求各地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到2022年底,取得培训证书的人员比例提高到人群总数的1%及以上。
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今年,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再增加200所以上;组织应急救护志愿者参与重大节假日交通运输及马拉松等大型赛事救护服务;逐步普及公共场所急救箱(包)等配备,持续提升机场、车站、学校、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率。
开展“互联网+救在身边”活动。通过开发应急救护App信息化、人工智能方式,打造应急救护向导工具,实时监测应急救护设施设备分布、使用等情况,确保在关键时刻“可获得、有人用”。
“互联网+急救”让抢救更及时更高效
近年来,各地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构建绿色通道,提高院前急救与入院抢救效率。
在急救中心接到的120呼救电话中,部分患者和家属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准确讲述自己的位置,特别是一些独处的、即将失去意识的患者。近年来,北京、江苏、湖北、广东等地试点建立“120呼救定位系统”,危急时刻,医护人员能尽快找到患者的准确位置。
南京市急救中心办公室主任 国立生:我们会根据部分患者的来电定位,迅速安排附近的救护车出车。同时在2019年,我们启动了“医警联合机制”,就是在患者拨打120急救电话时,如果是没有定位的情况下,我们会迅速寻求警方的协助,来尽快地找到患者。
对于严重创伤、心梗、脑卒中等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四川成都的5G救护车,让急诊患者实现了“上车即入院”。成都市金堂县居民吴先生突发心梗,病情危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调派5G救护车迅速赶到现场。在救护车上,医护人员将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等信息实时传回医院急救指挥中心,由急诊科、心内科医生组成的多学科团队通过院前急救5G指挥系统,远程指导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在途中对患者进行救治。
患者到医院后,通过绿色抢救通道进入手术室,做了心脏支架植入手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