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科研人员帮助亚洲最大的完整恐龙化石“长”了2米

字体:
—2022—
08/25
08:43:57
2022-08-25 08:43:57 来源:新华网 记者 吴晓颖 张超群

  亚洲完整恐龙化石中的最大者——合川马门溪龙正型标本,近期完成了自1965年化石装架后的首次大修。合川马门溪龙标本保存了35节尾椎,此次尾椎按55节复原,修复后其骨架身长“长”了2米,总长增至24米,巍然矗立在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二楼“龙行川渝”展厅。

  矗立在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合川马门溪龙正型标本。(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这具中国著名的恐龙化石,于1957年由一组石油地质勘探队员在今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附近发现。化石出土后,几经辗转,1961年交由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收藏保管。“中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教授等人将其定名为合川马门溪龙。

  曾“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极为庞大。马门溪龙作为蜥脚类恐龙的一个属,生存于侏罗纪晚期,以其超长的脖子闻名于世。它的颈脖长度相当于体长的一半,颈椎数量达19节,是已知恐龙中最多的。成年的马门溪龙体型庞大,颈长近10米。

  四川盆地产出的恐龙化石数量众多、种类丰富。虽然四川盆地的蜥脚类恐龙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发现,但令专家兴奋的是,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相当完整,骨骼完整度超过80%。

  “恐龙个体越大,保存完整的机会越小。但合川马门溪龙化石是个例外,它的脊椎基本上是完整的,第36节尾椎之前的所有脊椎均关联保存。此外,它的腰带和后肢的骨头也保存较好,对研究蜥脚类恐龙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演化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欧阳辉介绍说,后来我国又陆续发现比合川马门溪龙更大的蜥脚类恐龙,但化石完整程度都远不及合川马门溪龙,这正是它珍贵价值所在。

  合川马门溪龙化石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挖掘中未见头骨、肩带和前肢骨骼。1965年当它在北京进行首次装架时,杨钟健、赵喜进两位专家着实为装什么样的头骨犯难。经过对比,他们觉得这具恐龙与北美发现的“梁龙”相似,于是在合川马门溪龙的骨架上装了梁龙的头骨模型。

  直到20世纪90年代,欧阳辉两次发现包含头骨的马门溪龙化石,才确认合川马门溪龙的头骨样式,替换掉了梁龙头骨模型。

  2021年,合川马门溪龙化石在搬入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新家”前,开始进行全身“体检”和大修。针对恐龙化石存在的骨骼破裂、缺失部分复原不准确、装配骨骼的钢梁锈蚀等“病症”,技术人员进行了重新复原、装架等。被“修整”对象,除了合川马门溪龙化石外,还有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收藏的30多具其他恐龙骨架和骨架模型。

  此次对合川马门溪龙正型标本的重新复原和装架,参考了中外对蜥脚类恐龙化石的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合川马门溪龙标本尾椎按55节复原,不仅增加了尾椎数量,还在尾的末端安装了尾锤。“过去认为蜥脚类恐龙这类素食性恐龙不具备防卫能力,随着更多恐龙化石的出土,发现蜀龙、峨眉龙都有骨质尾锤。1996年在自贡发现的另一具合川马门溪龙骨架中也有尾端脊椎愈合膨大的现象,于是在本次装架中给它新增了尾锤。”欧阳辉说道。

  在“龙行川渝”展厅里,除了合川马门溪龙化石外,修复一新的众多恐龙化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甘氏四川龙、广元马门溪龙……一座座钢架支撑起的恐龙骨架高低错落、活灵活现,仿佛让人置身于数亿年前的侏罗纪世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恐龙化石责任编辑:张筱
国内综合
国际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