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冬,1990年生,是浙江一家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他放弃高薪工作返乡创业,聚焦数字化养鸡项目,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智能溯源脚环”,变“牢笼鸡”为“跑步鸡”。以“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累计带动18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2022年1月,唐平冬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90后返乡创业
给散养土鸡开个“身份证明”
在唐平冬的养殖基地,一只只放养的土鸡遍布山林,自由地觅食,这就是唐平冬引以为傲的创业成果——“跑步鸡”。与平时所见的土鸡有所不同,每一只“跑步鸡”的脚上都戴了一个印有二维码的“智能溯源脚环”。
唐平冬说:“掏出手机来扫一扫鸡脚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这只鸡养在哪个农场、谁来养殖,最大的核心点就是能查询到这只鸡跑了多少万步。”
这已经是90后“农创客”唐平冬返乡创业的第九年。2014年,唐平冬放弃了城里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回到浙江温州泰顺老家,带着乡亲们一起琢磨能够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唐平冬说,希望把家乡的农产品卖出去,让乡亲们也能过上好日子。
创业的第一步,唐平冬瞄准了养鸡产业。按照常理,农村的散养土鸡肉质紧实、口感细腻有韧性,往往更受市场的青睐,但乡亲们辛辛苦苦养的鸡却无法向消费者证实散养的真实性,经常是挑下山去卖不了又只能挑回来。如何给散养土鸡开一个“身份证明”?手机软件里的“运动步数”给了苦思冥想的唐平冬一个灵感。
“我发现有一个朋友每天刷运动步数,同时戴着运动手环还可以实时进行信息交互。我想如果把这样的技术运用到养鸡里面,应该非常有亮点,所以我们就往这个方向去研究。”
“跑步鸡”全链条可追溯
免费为农户提供鸡苗和培训
灵感迅速转化为成果,“跑步鸡”项目应运而生。唐平冬和他的团队自主研发出“智能溯源脚环”,将脚环绑在鸡的脚上,就能精确地记录下这只鸡所走过的步数,而“跑步鸡”跑到哪里都逃不出大数据的眼睛,从孵化、喂养到出栏都变得“有迹可循”,也实现了更加严格的养殖过程把控。唐平冬说,除了要做到全链条可追溯,成为一只能够出栏销售的合格“跑步鸡”还有一个“硬性标准”,那就是必须要跑到100万步。
唐平冬介绍,使用这个脚环以后,不需要花很多的人力物力去证明这只鸡是怎么散养的,更多的就是把服务、技术再做提升。“从原来2018年的时候一年卖一两万只鸡,到‘跑步鸡’的项目正式面世以后,基本上第一年销量就已经突破5万只,第二年达到十几万只,在业绩上有好几倍的增长。”
数字赋能让“跑步鸡”赢得了市场的信任,打开了销路。而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带动乡亲们一起加入养鸡大军,唐平冬琢磨出一套“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公司与农户签订协议,让农户担任养殖员的角色,并且免费给他们提供鸡苗、智能溯源脚环和养殖技术培训。
带动周边农民年均增收2万元
“大家一起富才更有意义”
几年下来,唐平冬的公司共销售“跑步鸡”近80万羽。在他的带动下,周边1800多户农民实现年平均增收2万元,7个村集体的年收益都实现了10万到15万元的增长。
泰顺县彭溪镇车头村村民唐宗靓从2019年开始参与养殖“跑步鸡”,如今养鸡规模已经达到1万只,每年可以给他带来10万元的收入。“销路不用愁了,直接公司回收,养多少回收多少,这样我们养鸡就轻松了。”
每天总有接不完的电话、讨论不完的工作,挤出一点时间还要进行网络直播提高产品销量。眼下,唐平冬正一边忙着扩建鸡舍,一边张罗创业园的二期建设。
2021年,以“跑步鸡”项目为依托,唐平冬牵头打造了集养殖、休闲观光和研学体验为一体的农创客创业园。培养主播团队、为创业者提供宣传和培训服务、设立研究所和工作室,如今,创业园正在聚集更多的年轻力量。唐平冬和他的“跑步鸡”,跑出了一片广阔的市场新天地,更带领乡亲们跑出了致富加速度。
唐平冬说,目前一个村一年至少能够享受15万元到20万元的保底收益,还能提供6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但是一群人一起跑、大家一起富才更有意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