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理塘,平均海拔4000米,寒冷缺氧、地质复杂,用工难、施工难、建造效率低是当地建设一直以来面临的重要难题。今年九月,网易伏羲与中建八局联合研发的挖掘机器人,来到四川理塘参与西南重点基建项目建设,这也是全球首台登陆高原作业的无人挖掘机。通过手柄、电脑远程遥控,无人驾驶的挖掘机可以在零下20℃、4000米海拔的低温缺氧环境中作业。
网易985女硕士廖颖晴和团队把传统挖掘机升级成机器人,让原来只能在驾驶室的师傅,现在只要在房间里,用一台电脑就可以远程操控挖掘机。同时,机器人的工作效率甚至高于了拥有十余年工作经验的老挖掘机师傅。
廖颖晴告诉天目新闻记者,“我今年刚硕士毕业,同班同学都在写字楼上班,只有我去了海拔4000米的工地。大家不理解,但我觉得很有意义,能参与祖国的建设。”
“我是咱们这里第一个开上挖掘机的人。”与廖颖晴一样,在四川理塘开无人挖掘机的还有当地90后小伙罗布扎西。以前,为了把隧道口的碎石装载到卡车上,他每天需要在挖掘机驾驶室待十多个小时,每天要重复装车动作上万次,工作条件也十分艰苦。现在,他可以通过电脑屏幕确认卡车车厢位置,远程控制监控多台挖掘机,提升了建设的工作效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挖掘机;机器人;高原作业责任编辑: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