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中国 正文

戈壁滩变身光伏牧场 太阳能电板下养出了光伏羊

字体:
— 2023—
07/18
08:13:34
2023-07-18 08:13:34 来源: 潮新闻 记者 朱冬艳

  站在高高的瞭望塔上,脚下成片的光伏板绵延几公里,宛如一片“蓝色海洋”。7月16日,2023年“打造高地 建设‘四地’”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青海行采访团走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千万千瓦级生态光伏发电园区”,在“蓝海”中感受光伏的魅力。

  光伏产业园区位于海南州共和县塔拉滩,早期的塔拉滩荒漠面积达到674平方公里,是黄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带之一。海南州转劣为优,依靠大面积荒漠化土地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近年来,海南州依托自治州资源禀赋,截至2022年底累计投资1375亿元,建成海南州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园区总规划占地面积4609.6平方公里,其中,光电园区609.6平方公里,风电园区4000平方公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4314万千瓦,并网装机容量2094万千瓦,占青海省清洁能源总装机量的51.39%,初步形成了水、风、光、储、热“五位一体”清洁能源发展新格局。

  2022年“世界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和“世界最大装机容量的水光互补发电站”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成功认证,大力提升了海南清洁能源的国际影响力。 

  “一片片蓝色的光伏板不仅让海南州的清洁能源产业走在前列,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了改善和保护的作用。”海南州绿色发展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安峰军告诉潮新闻记者,太阳能电池板的遮挡使得风速降低、土壤温度下降,减少了水分蒸发,绿色植被慢慢在塔拉滩恢复。

  光伏板应运而生出了“光伏羊”。羊群啃食生长过盛的草地,减少了杂草对电池板的遮挡,提高光伏发电效率,板上发电、板下牧羊,不仅节省了牧民的饲料成本,而且减少了光伏园除去杂草的人工成本,实现了光伏企业和农牧民双向受益。同时,通过羊粪施肥、养膘出栏,更好地保持了园区生态良性循环发展,当地农牧民养殖藏羊的收益也得到了提高。

  截至2022年底,海南州光伏生态园养殖藏羊2万多只,年牧草产量达11.8万吨,年节约养殖成本720万元。

  “牧光互补+水光互补”模式,不仅实现了光伏新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又推进了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向草原生态良性循环和现代化、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实现了舍饲半舍饲高效养殖与光伏生态修复“双赢”目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 太阳能;光伏责任编辑: 吴珂珺
国内综合
国际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