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记得今年登上春晚舞台的扭秧歌机器人吗?今年以来,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加入竞速发展的爆发期。什么是人形机器人?除了跳舞,人形机器人还能用在哪儿,做什么?一起去各地看一看。
人形机器人三大应用场景:工业制造 商用服务 家庭陪伴
眼下,国内多款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跳舞,而且都已经进入工厂实训。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是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
在江苏苏州的一家工厂里,人形机器人帮手已经开始忙活了。取放零件、检测产品质量、扫码入库、搬运物料,他们最多可以扛得动40公斤的东西。而人形机器人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些任务,需要经历严格的训练和学习。
专家介绍,人形机器人的训练也可以说是“熟能生巧”,输入的数据和训练的次数越多,机器人的智能程度就越高、能力越强。
未来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将更广阔
不仅是工业场景的训练,这里还有一个机器人的足球训练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机器人刚刚在机器人世界杯中取得了冠军。实际上,训练机器人踢足球,是为了不断迭代他们的运动控制、视觉感知、智能策略等技术,提升运动能力、反应能力、智能能力,未来在医疗康养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数量超45万家
不止是人形机器人,目前,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正在走进千家万户。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
哈工大航天学院最新研发出来的空地两用机器人,大小只有300克,相当于一个苹果的重量。它不仅可以轻松地在地面滚动,还可以随时起飞,跨越障碍。它具有双轮或球形等多种形态,可以适应不同环境和地形。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推出的全球最快的四足机器人“黑豹”,整体重量为38公斤、站立高度0.63米。它可以稳定跑出超过10米每秒的速度。这个速度打破了四足机器人的世界记录,同时也接近了人类的运动极限。
杭州的一家科技公司生产的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残障人士进行康复训练。通过传感器的读取,带动机械骨骼运动,残障人士就能实现行走。前段时间,泰山景区推出了“机器人帮助游客登山”的服务,这个机器人运用了先进的人体工学设计以及动力、电子和AI算法等核心技术,可感知穿戴者下肢的每一个运动趋势,帮助老年人和体力较差的游客更好地体验登山的乐趣。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