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商贸城目前有7万多家商铺。这偌大的商贸城,第一次来的人,实在是逛不明白。不过,有人发现,在义乌商贸城可以报团游。一位对商贸城了如指掌的女生——90后义乌姑娘“南瓜”,就是游学团的导游。
南瓜:我在义乌商贸城当“导游”
南瓜本名楼颖男,大家平时都喊她南瓜。去年夏天的这个时候,南瓜组织成立了一个“瓜瓜游学团”。
南瓜:我们一年要跑100多次市场,对市场熟到不用看地图,所以我们组织了一个团,带大家一起来考察商机。
这是南瓜今年组织的第23个义乌游学团,平均下来一周一个,这次参团人数是20人,从80后到00后都有。
大家来自天南海北,甚至有华人特地从国外赶回来参团。她们聚集到义乌,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学习如何做小生意。而南瓜带团的目的,正是希望帮助这些伙伴们尽快开启自己的小目标。
南瓜:一个月前统计,我们带过的700个人里,已经有超过50个人在做小生意。希望大家来了之后,立马行动起来,通过最小的成本去测试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义乌游学团,“游”在前,但“学”才是关键。在大到近乎900个足球场的义乌商贸城,如何能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货品?又该使用怎样的进货话术?对于来义乌扫货的新手小白来说,这都是要学习的基本功。
义乌游学团导游 南瓜:义乌有个数据,平均每两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老板。你们是来做生意的,做生意我们就要说怎么批发,怎么拿货,起拿量是多少。
南瓜这次组织的是两日团。根据她的规划,安排了一整天的时间在义乌商贸城里走访不同品类的店铺,差不多有40家,分布在4个不同区域,在商贸城里日行万步是家常便饭。
上海团友 杨婧:义乌商贸城实在是太大了,逛了一整天,几乎没有走出帽子区,很难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快速选到自己想要的品。所以当知道有瓜瓜游学团这样的方式就觉得太好了。
已经是第三次参团的杨婧,主业是一家知名公司的注册会计师。但是她从小就有一个做小生意的梦想。在南瓜团的鼓励和熏陶下,她今年已经开了一家线上饰品店,会经常来义乌看品进货。
这次应“团友”们的需求,南瓜还安排了半天的时间去货源工厂考察一线生产车间。
澳洲团友 陈瑶:到了义乌商贸城和工厂,真是被震惊了,品类非常全,整个工业链其实都是一条线的。来到义乌的第三天,就已经跟源头工厂的老板们对接上,自己的想法也差不多有初步的构造了。
身为律师的陈瑶,这一次特地从澳洲赶回来参团。让她欣喜的是,在短短的两三天时间里,就找到了目标供应商。
陈瑶说,每次回国都能看到国内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一次也不例外。
澳洲团友 陈瑶:每次回来就感觉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昨天点外卖,是机器人送上来的,打开门的时候,门口大概站了三四个人,老外都拿着手机在拍照,因为在国外基本上看不到,国内科技发展太迅速了。
愿每个人都能“生长出一个小生意”
在义乌,永远不缺乏创业故事和前赴后继的创业者。除了不远万里回国参加游学团的小伙伴之外,还有不少团友在体验过游学团后,毅然决定搬到义乌来定居、扎根创业。
这次来到义乌采访,正好赶上南瓜团的2个重要时刻。一是南瓜在社交平台的粉丝量突破了10万,同时又是南瓜游学团创办一周年的重要日子。这一天,她们专门邀请了以前的团友来分享这一年来的收获和体验。
原本生活在杭州的林小彬,去年参加完南瓜的游学团之后,又经过2个月的考虑,最终决定搬到义乌来,开启了自己的小生意和新生活。她坦言,南瓜是让她人生轨迹悄然转向的关键人物。
义乌游学团团友 林小彬:第一次见面我问了很多问题,瓜瓜真的跟我聊了两三个小时。她分享的观点认知对我影响非常大,以前天然地把自己定位成消费者,但是有一天我觉得自己也可以成为“生产者”或者是经销商的角色。
组织这样的交流分享会,除了纪念开团一周年之外,南瓜其实还有更深的用意。
义乌游学团导游 南瓜:组个局,可能刚来的人就不会太孤单。我们想给她们提供后续更多的支持和扶持,不管是货源方面,还是遇到什么小困难,或者发货需要协助。
这份色彩明亮、绘着可爱花朵图案的手册上,赫然写着“生长出一个小生意”,南瓜说这是她组织游学团的发心,希望大家能通过一份小生意找回自己的能量。
义乌游学团导游 南瓜:这个人很迷茫,你能够让她的迷茫稍微消散一点,或者让她更有目标、更有方向,哪怕让她更开心一点,我觉得这就是价值。我觉得自己一直处于比较高能量的状态,有时候这种状态也能影响到她们。
南瓜说,做生意赚钱并不是她的唯一目的。对她而言,在这个过程当中收获的人生体验和友情才最珍贵。对于“生意”她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义乌游学团导游 南瓜:“意”字上面是“音”,下面是“心”。生意,其实是用心里的声音去给自己谋生,跟随着自己的目标去做自己认可的事情。我跟我老公赚够日常吃喝的零花钱就够了,其他全部都是给我们的奖励。“多”其实没有意义,我们也不需要那么多。
见证“义乌制造”到“义乌创造”
作为土生土长的义乌人,南瓜从小就看着家里的大人们做生意、跑市场、把包裹寄往全世界。在义乌生活了30年的她,和家人们一路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他们究竟感受到了哪些看得见的变化?一代代传下来的生意经,又藏着怎样的门道?
从去年到现在,南瓜已经接了50多个团,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华人以及外商来预约,希望对义乌商贸城有更清晰和深入的认知。
义乌游学团导游 南瓜:现在跨境电商很火,尤其对于在海外生活的华人和留学生来说,他们有很强的需求。义乌又是世界小商品之都,大家都来找货源,美国的、澳大利亚的、英国的、日本的、韩国的团友都有,前30年我都没有交到过这么多的朋友。
开放的义乌吸引着全球各地的客商,南瓜的档期也已经预约到了9月份。但是,即便是如此火爆,她有一条雷打不动的原则,就是每个团一定会控制在20人左右。
义乌游学团导游 南瓜:之前有四五十个人来找过我们,但是我们拒绝了。如果人多了,挤都挤不进去,她们也没有办法好好地看产品,也没有办法听到我的讲解。人少的时候,我才有更多的精力去深入了解她们,更好地记住她们,这个很重要,因为记住她们,才能够更好地找到她们想要的产品。当了解她的性格之后,会知道什么风格更适合她。
南瓜用一场场游学团让更多的创业者不只是“听说义乌”,而是真正看懂义乌。而她的父辈们则是通过一件件小商品让大家认识义乌、记住义乌。
南瓜的父母在义乌商贸城里曾经经营一家裤子店铺,去年刚刚退休回家,帮南瓜打理货品和订单。回忆起年轻时的奋斗,叔叔阿姨颇为感慨。
南瓜的妈妈:当时忙的时候,真的很开心,累都很开心。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怎么不多进点货,当时客人都是抢购堆在门口的货。
大学刚毕业时,南瓜曾想离开这座出生的城市,因为觉得这里过于“接地气”,少了些年轻人向往的浪漫。而如今,她和家人们一起接力传承着义乌的 “生意经”。从早年“鸡毛换糖”的走街串巷,到如今“世界小商品之都” 的万商云集,义乌的模样变了,精神内核却始终未改:敢想敢干的闯劲、不苛责完美的务实以及面向世界的开放包容。这份从骨子里透出的生命力,或许正是义乌能一直吸引年轻人的原因。
义乌游学团导游 南瓜:现在义乌商贸城可以看到很多很有设计感,很有灵魂的东西,以前可能大家对义乌的印象是便宜的廉价的低端货,现在完全不是这样。会觉得这个市场有很多原创的力量、品牌的力量在兴起。以前可能更多是“义乌制造”,现在是“义乌创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