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博涛来自陕西渭南,今年26岁,是华山戏法的传承人。平时,他会利用闲暇时间到社区、学校,给居民和学生们表演戏法。其中,有一所学校贾博涛去的最多,已经坚持为那里的孩子们表演快十年了。那是渭南市高新区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学校里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戏法哥哥”。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博涛的戏法世界去看看。
这所特殊学校的学生有的有听力障碍,有的患有孤独症。对于贾博涛的到来,孩子们总是满怀期待。这次,有学生要给贾博涛展示他上次来时教的戏法。
戏法名叫“三仙归洞”,是华山戏法中的代表节目。孩子们每次学会了新戏法,都会迫不及待找人表演。
渭南高新区胜利特教学校副校长 董碧珍:上戏法课能增加大一点孩子之间的社交能力。他会叫我们过去看,说我给你变个魔术吧。
距离贾博涛第一次来这所特殊学校,已经过去将近十年时间了。第一次是他上高中时,作为志愿者和同学们一起来的。至今,他还记得当时表演的场景。
贾博涛:第一次去能看出来孩子们的眼神是惊慌失措的,有点自卑,不愿意和外界交流。我刚开始表演的时候,有些孩子都不搭理我。
后来,贾博涛带着更多戏法来到这所学校,表演教学过程中和孩子们的沟通也越来越多。
贾博涛:一次一次把惊奇的效果展示给他们,也勾起他们对魔术效果的喜欢,想去探索。他们慢慢会问,哥哥这个能教我吗,这个怎么弄的。我觉得这种互动一步步拉进和孩子们的距离,让他们愿意和外界接触,学会之后,也愿意和外界去交流。
贾博涛:有一次去学校,一群孩子围上来问,“戏法哥哥,戏法哥哥,你今天给我变啥?”我发现我不仅仅教他们戏法的老师,更是他们的哥哥,我把他们当作弟弟妹妹一样看待。这些孩子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从志愿者到华山戏法传承人
在社区表演,到学校教学,这都是贾博涛的公益行动。用戏法给身边的人们带去欢乐,让孩子们产生好奇的同时,也是在推广这项技艺。其实,贾博涛学习变戏法,也是通过一次志愿活动,那时,他还是一名高中生。
读高中时,贾博涛偶然看到渭南非遗展示传习馆招募文化讲解志愿者的通知,对此颇有兴趣的他报了名,通过面试后,成为一名讲解员。做讲解志愿者的时候,华山戏法的传承人雷鸣来到渭南非遗展示传习馆给大家表演,让贾博涛印象深刻。
贾博涛:当时演的“三仙归洞”,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那种戏法。我首先很惊讶,看不出任何破绽。
原本贾博涛就对戏法魔术感兴趣,这次近距离观看大师表演,让他更是大开眼界。贾博涛开始跟着网络视频自学,2018年,陕西省第一届魔术展演举办,他也报了名。
贾博涛:我当时表演的就是我师傅的那一段“三仙归洞”,初赛我师傅就是评委,那次也是我第一次和师傅面对面交流。
华山戏法传承人 雷鸣:在演的时候,我就发现这是我的节目,我就对他特别关注,发现他是个好苗子。
比赛后,贾博涛抓住机会跟雷鸣请教,并有了拜师深入学习的想法。
贾博涛:我去师傅家里找他,问还收徒弟不。师傅说现在不收徒弟,徒弟已经很多了。我说那我也想学,师傅决定先教着我再观察观察。
华山戏法传承人 雷鸣:我说你要愿意学,首先把人做好,人做好了我就教,人不做好坚决不教。因为我看他平常的做派,人品绝对好,因为经常做公益活动。
2019年,贾博涛通过了考验,如愿以偿,拜师雷鸣,开始系统学习华山戏法。贾博涛一边跟师傅学习,一边寻找各种机会在表演中打磨手艺,很快,他的技法大有进步。
拍摄短视频 挖掘老节目 创新中传承
华山戏法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流传下来的节目有100多套,经常表演的有口吐七彩、金玉满堂、鸳鸯棒等戏法节目,2022年被列入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两年,贾博涛和师傅把表演舞台搬到了网上,通过短视频,让更多的人了解华山戏法,喜欢这项古老的表演技艺。
贾博涛:一开始发的视频基本上没有什么人看,后来知道哪个点要放在前面,哪个环节要突出,包括拍摄角度,也是一步一步地去学。
学习拍摄短视频,贾博涛拿出了当初学戏法的劲头。慢慢地,观看点赞的人越来越多。有时,他还会走上街头,给路人们随机表演。不同的表演场景,需要不同的技法,但在贾博涛看来,戏法的本质就是给人带去惊奇和快乐,这是始终不变的。
贾博涛:人们在惊奇中能够收获欢乐、笑容,我觉得这个是我想把华山戏法传递下来的原因。看到观众能通过华山戏法可以收获快乐,我觉得我所有的努力是值得的。
除了利用网络推广华山戏法、创新表演形式,贾博涛也没有停止对技法的钻研。贾博涛跟师傅雷鸣反复研究华山戏法的传统节目《平升三级》,制作道具,把这个鲜为人知的老节目重新带回了舞台。
贾博涛:老一辈戏法艺人留下了很多东西,现在面临失传,很少人演,我们需要去发掘。从道具制作到后期的编排、演出、台词,一系列东西都需要探索,没有成品内容可以学。要把那些很少人演的内容创新改编,让它们重新问世。
对于未来,贾博涛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信心十足。
贾博涛:想让大家来渭南、来陕西的时候知道,一定要看华山戏法,像“不到长城非好汉”,来陕西不看华山戏法终究是个遗憾。
创造惊奇 传递欢乐
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句台词,都关乎着表演的成败。自从正式踏入师门,贾博涛练功一日不敢懈怠,外练手法、内练心法,把十多年的热爱都投入学习、传承这项千年技艺之中。想要创造惊奇,传递欢乐,没有捷径可走。而让古老的华山戏法绽放崭新的光彩,既要坚守技艺精髓,更需大胆融合创新。这些年,贾博涛跟着师傅,探索老节目的新样态,还尝试把脱口秀、话剧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让更多年轻观众能了解、喜欢华山戏法。
除了对戏法的痴迷、传承的努力,贾博涛更加打动我们的是他步履不停的公益之路。十年间,他把戏法的快乐带给了几千名孩子,为听障儿童设计专门的表演节目,给孤独症的孩子一遍遍耐心拆分戏法环节。贾博涛说,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情感的传达,孩子们的每一次开怀大笑和学会表演后的兴奋激动,是戏法带给他的最大惊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