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埃及首都开罗以东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始建于2008年,这里已经从最初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发展成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建设的示范项目。伴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以及上合组织成员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中埃两国经贸合作迎来更多机遇。
眼前这个正在操作着离心机的埃及小伙名叫阿卜杜拉·宰赫鲁,是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扩展区内铸管厂的一名属地员工。几个月前他刚从中国培训归来,如今已经是铸管厂最核心设备的操作手。
新兴铸管(埃及)股份有限公司属地员工 阿卜杜拉·宰赫鲁:调整离心机参数和配件可以生产出不同直径的铸管,我们是埃及唯一可以生产直径1.2米以上铸管的工厂。
新兴铸管公司埃及项目负责人 马冶:从直径80毫米一直到直径3米我们都能生产。这次我们带到埃及来的生产线,最大可以生产直径2.2米规格的铸管,实际上是填补了埃及的产业空白。
除此以外,埃及此前全国仅有两家铸管厂,年产能为五万吨,大量基建所需管材长期需要进口。新兴铸管目前在埃及的两条生产线年产量为二十万吨。埃及总理马德布利在参加工厂开工仪式时就将该项目称为“中埃产能合作的典范”,表示项目将有助于为埃及节约大量相关进口开支,对埃及具有战略意义。
类似这样的企业在合作区里比比皆是。
厨热企业负责人 陈巍巍:我们是埃及唯一的一家洗碗机制造工厂,整个产业链里的技能工人都是靠我们来自主培养的。我们刚来的时候招不到当地的熟练工人,像碗篮、冲压、浸粉这些工序都没有工人,都靠我们的中国工程师来教。就通过一两年时间,把整个洗碗机产业链的这些工人的技术培养起来了。
厨热企业人力资源经理 伊斯兰·沙米:目前我们的零部件本地化生产率已经达到了71%。比起在埃及的同类家电企业,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数字了。其他家电企业的本地化生产率平均在50%左右。
铸管和厨热这两家企业都坐落于泰达合作区的扩展区,也是扩展区内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泰达合作区2008年从1.34平方公里的起步区扬帆起航,发展至今,不仅6平方公里的扩展区也已经接近饱和,更是于今年7月同埃方签署了新的扩建协议。
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管理总监 郭峥:近两年园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仅这两年就有70余家企业进入。园区的发展理念也从过去的“招商”逐步转向“择商”,更加注重选择契合产业方向、具备先进技术的企业,推动整体产业升级。
截至目前,合作区共吸引近200家企业入驻,吸引投资额约30亿美元,累计销售额超59亿美元,直接解决近万人就业。
总台记者 陆隽弘:从起步区到扩展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到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当地就业、带动产业升级,而所有这些,都是中埃两国合作升级,“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的真实写照。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