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因“低调外交”饱受批评的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将再次迎来“高光”时刻。11日,出席完G7外长会后,他将访问俄罗斯,成为特朗普内阁中首位访问莫斯科的成员。
特朗普与普京。资料图
浙江在线杭州4月11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冯一伦)眼下,美俄关系正在经历“脆弱时期”。有评论称,在美军空袭叙利亚后,美总统特朗普与俄总统普京的“友谊小船”还未起航就将面临“倾覆”。而危急关头,一向因“低调外交”饱受批评的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将再次迎来“高光”时刻。11日,出席完G7外长会后,他将访问俄罗斯,成为特朗普内阁中首位访问莫斯科的成员。
曾是老朋友,普京此次却不安排见面
美国国务卿,是仅次于总统和副总统的职位,美国国际事务的负责人,各方各派无不想将这一职位收入囊中。
今年2月,蒂勒森通过参议院认证,出任美国新一任国务卿。曾掌管世界头号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的雷克斯·蒂勒森虽然没有任何政府经验,但他已经展现出了善于运营跨国机构的能力,无疑也具备卓越的团队运营、组织机构管理能力。
而在国际事务方面,蒂勒森与俄罗斯、乃至普京则有着深厚的渊源。
据外媒报道,1999年叶利钦当政时,蒂勒森就遇到了普京。2011年,美孚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订协议,后者允许其开发据说储有全球22%油气资源的俄罗斯北冰洋大陆架;2012年,普京授予蒂勒森“俄罗斯人民友谊勋章”,这是俄罗斯授予外国人的最高荣誉之一。用克林顿政府前国防部副部长约翰·哈姆雷的话说,除基辛格外,蒂勒森与普京的相处时间“比所有美国人都多”。
如果按照特朗普或者美国视角,可以说蒂勒森比较熟悉俄罗斯,熟悉普京等高层的思路、未来诉求、对国际事务的想法,事实上有助于特朗普政府重构两国关系。
据俄罗斯卫星网4月10日报道,因叙利亚问题引起的美俄关系紧张继续发酵,克里姆林宫周一宣布,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周三到访莫斯科时将不会得到普京的接见。
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我们没有预告过任何会谈的信息。目前总统的日程里面没有安排与蒂勒森进行会晤。据我所知,蒂勒森将与我们的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资料图
先兵后礼,蒂勒森不久前公开叫板俄罗斯
在特朗普决定空袭叙利亚前的几小时,蒂勒森是力挺美国应做出“适当回应”的高级助手之一。在空袭后几小时内,蒂勒森首次表达了特朗普政府对俄罗斯的严厉谴责。他还以一种特朗普此前谨慎回避的方式,公开向俄罗斯“叫板”:“阿萨德政府在统治叙利亚人民方面,不应再扮演任何角色。”
正当外界猜测,美军59枚导弹将“搅黄”国务卿访俄时,俄塔社发消息称,应美方提议,俄外长拉夫罗夫与蒂勒森于8日晚通话。两国外长商定将在个人会见时继续磋商叙利亚问题。这暗示着,蒂勒森并没有推迟甚至取消莫斯科之行。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杨成教授认为,蒂勒森此时访俄颇有“先兵后礼”的意味,即以叙利亚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为由头突施“有限打击”后再来寻求“有限合作”,实质还是探讨如何与俄分配中东事务的主导权、话语权。“在某种意义上,俄美的行为逻辑极为相似,都是以斗争求合作,而不是为合作而合作。”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表示,蒂勒森曾在国内受到“亲俄”质疑,此次在叙利亚空袭行动中的高调,也是在访俄前展示姿态,有助其减少国内批评和不满的声音。但这一背景,也增加了其访俄困难度:导弹袭击后,两国能否在叙利亚问题上达成妥协;这趟“姗姗来迟”的访问能否重启美俄关系。
美国空袭叙利亚。资料图
莫斯科之行将备受考验,实现关系正常化非易事
在美国空袭叙利亚之后,蒂勒森此次访问俄罗斯的任务变得更加复杂了。
据路透社4月7日报道,普京总统认为,美国用巡航导弹打击叙利亚空军基地的做法违反了国际法,并严重损害了美俄关系。
普京发言人佩斯科夫说,作为叙利亚总统巴沙尔的坚定盟友,普京认为美国的行动是“捏造借口”对“主权国家发动侵略”,是通过无所顾忌的手段试图分散世界对平民伤亡的关注。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叙利亚事件令一度风传的“普京-特朗普蜜月关系”成为过去式。特朗普上台仅10多个星期,俄罗斯曾经期许的、因特朗普上台和蒂勒森出任国务卿而发生美俄关系改善的前景,已变得十分黯淡了。兰德公司俄罗斯问题分析师查拉普称,此次事件“是一个冰冷的冷水浴。即使蒂勒森与拉夫罗夫在闭门会议中可能以更务实的方式处理议题,但公开的立场将是强调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不同”。
俄罗斯也提前给蒂勒森打“预防针”。俄新社10日引述俄议员普什科夫的话称:“特朗普对俄实施新制裁前应三思而后行。他可能会赢得麦凯恩(主张对俄强硬的美参议员)的掌声,但破坏两国最后的对话机会。”俄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也称,白宫此举将让俄美关系恶化到奥巴马时期的谷底,让特朗普失去退路。
杨成认为,俄美双方一定会谋求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但要实现“重启”并非易事。受制于双方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俄美关系可以升温,但不会过热,更难彻底修复。有限冲突与有限合作并存、突发事件与竞合常态同在,将是两国关系的基本面。
(综合参考消息网、环球时报、解放日报、新华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