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到底有多普及?记者在北京做了一个实验,体验24小时无现金生存。结果发现,出门只要一部智能手机,不带现金出门,吃饭、购物、出行都不成问题,甚至还节省了消费成本。
浙江在线6月21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金晨)在路边小吃店吃个早餐,用手机支付就能买单,还能享受折扣;去商场买衣服,微信支付就能买单,还获得了抽红包的机会;逛超市买日用品,支付宝结账免去找零麻烦,方便快捷;想出行,通过手机“滴滴出行”打车……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所都出现了移动支付的身影,这种新的支付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移动支付到底有多普及?记者在北京做了一个实验,体验24小时无现金生存。结果发现,出门只要一部智能手机,不带现金出门,吃饭、购物、出行都不成问题,甚至还节省了消费成本。移动支付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也刷新了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0国青年评选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纷纷表示这些是他们最想带回祖国的生活方式。
“在中国,如今的生活简直方便得不可思议!一旦有了手机,就什么都能做,哪儿都能去,什么都能买。”在中国生活过的韩国人车东铉这样由衷地感叹道。
目前,像车东铉这样为中国的创新发展点赞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来过中国的外国人还是从国外回来的中国人,他们体验过中国的便利生活后,毫不吝啬对中国的赞美。“外卖令人无法拒绝”,“淘宝无所不能”,“全新体验,打开新世界大门……”。手机移动支付无所不能,商场、饭店、超市……甚至菜市场里都随处可见二维码的身影,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却蕴藏着大大的能量。
(网络图片)
老外开店不学“你好” 改学“支付宝扫一扫”
来自美国的小伙Sebastian,在上海澳门路开了他的第一家咖啡店。他说咖啡在上海不仅是饮料,也是文化,他的目标是在中国开300家Cambio咖啡店。在上海,6个月以上常驻的外籍人士超过20万,除了各类跨国公司、研究机构的外籍职员,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老外店主”。老外店主们个个都是上海通,对中国的消费变化了如指掌。这几年,他们最大的感受是很多中国人都不用现金付账了,所以支付宝等收款二维码也成为老外店里的标配。进店的客人,如果是眼生的外国客人,他们会问是现金还是信用卡,如果是中国客人或老外熟客,就会直接说“支付宝扫一扫”。开店不用学“你好”,“支付宝扫一扫”却成为老外店主们一定要学会说的中文。
同样来自美国的玛丽现在在北京做英语教师。她对中国的移动支付感到惊奇,她说学会使用移动支付就像“青少年时代第一次使用信用卡一样”。同时,移动支付有时也能帮她的大忙,比如在麦当劳快餐店里,不会中文的她不必去柜台与服务生交流,而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点餐和支付。在北京五道口的帝玛进口超市,使用移动支付的结算柜台不需要排长队等候,而其他多数西方人使用现金,则需要排较长时间的队才能结账。
(网络图片)
华人惊叹国内网购发展迅速 留学生也爱买买买
李华在美国生活学习了3年。去年回到国内后,国内外卖和网购的迅速发展令她十分惊讶。
“物流速度真是太快了,在天猫超市上买的东西第二天就能够收到,而且快递员还送货上门,服务态度也不错。”她感叹道,“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美国,网购的商品通常需要一两周才会收到,而且邮递员也只是把包裹放在公寓楼下,大家要自行寻找自己的包裹。”
意大利人贾晨川在中国学习、工作的三年多时间里,也成了网上血拼的常客,中国的物流服务更是让他羡慕不已。他说:“淘宝、京东这些购物网站我可没少用,在中国网购非常有效率。2011年我在中国网购的体验,都要比现在的意大利好。在意大利类似的购物网站虽然服务不错,但配送时间很长。我记得在中国,你在网上下单买东西,哪怕是节假日,最多一天也就送到你手上了。可以说,包括淘宝在内的这些网上购物商城给了我不错的使用体验。”
在华外国人被“外卖APP”、“共享单车”圈粉
美国网站上,许多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称赞,中国的外卖美食好吃又便宜,同时保证按时送达,“令人无法拒绝”。外国网友称“中国人用不可思议的严谨态度,在预约时间内送达”。
他们表示,更不可思议的是,在手机上用外卖APP点餐什么都有。烤鸭(带面皮、甜面酱)、麻辣火锅(不含锅)、烤鱼……至于常见的披萨、面条、水饺等,外国网友称“毫无技术含量”。
车东铉对中国的共享单车更是深有感触,“中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2002年,第一次来上海的时候,我对自行车的印象比较深。每天早上大家都骑自行车去上班、上学,川流不息很是壮观”。15年后的中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我觉得这很创新。比如说,我从上海闵行区到徐汇区坐公交车去交通大学,但下车后到交通大学还有些距离,那时正好有共享单车,步行20分钟的距离,骑车5分钟就到了。我觉得这非常好!”
移动支付就是这样方便快捷,难怪如今许多人感慨,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但不能不带手机啊!连外国人也被它“圈粉”,移动支付俨然已成为了一张闪烁着当今时代光芒的中国名片。
(综合新华网、国际在线、中国网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