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十年间,粮食产能数倍的提升,中国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饮食结构变得更加多元。
(网络图)
浙江在线10月16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金林杰)10月16日是第37个世界粮食日。这一纪念日由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成立,旨在在世界范围内消除饥饿,保证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过去几十年间,粮食产能数倍的提升,中国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饮食结构变得更加多元。2013年,中国平均每人每天摄入卡路里3084千卡,是1961年的两倍还多。同时,中国人在以谷物为主要能量来源的基础上,对糖、红肉和脂肪等摄入量逐步增加,饮食结构逐渐西方化。不过,东西方的饮食结构依然有着明显差异。
在亚洲国家中,谷物摄入量占据着主导地位。2013年,中国人的谷物摄入量约占总摄入量的一半,这一占比与过去相比已呈下降态势。而西方国家普遍摄入卡路里更多,油脂类和谷物类的摄入量常常不相上下。以美国为例,2013年,美国人平均每天摄入3652千卡路里,其中摄入最多的是油脂类食物(890千卡),其次是谷物类(801千卡)。
世界人民更爱吃米饭还是面食?
长期以来,对米饭或面食的偏好,一直是中国民间的热议问题。有的人觉得“一天不吃米饭就浑身难受”,有的夫妻甚至会为了吃面还是吃米饭争执不下。从联合国的谷物摄入量数据来看,中国人现今对米饭和面食的热爱的确难分上下,大米所占比例要稍高一些。同样是位于亚洲的日本、印度等国,对待这两类主食也是十分重视,但对大米的偏好稍稍强烈一些。而作为典型西方国家的美国、法国以及澳大利亚,小麦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中国人先吃上米饭还是面条?
据史料记载,米饭原始社会就有。中国野生稻被驯化成为栽培稻由来已久。中国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水稻遗存有多处,经碳14等测定,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中的水稻遗存已有1万年以上历史了。
因此,大米食用的历史非常悠久,又由于不仅可以蒸、煮做成米饭、米粥,还可以酿酒、制粉、做成各类糕点,它也成为中国特别是南方地区日常饮食中的主角之一。
水稻是土生土长的,但是另一大主食作物小麦却是“外来户”。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何红中副教授介绍,远在夏代之前,小麦才通过“欧亚大草原”或“前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小麦刚出现的时候,人们还不能吃上馒头、面条,因为面食的出现与小麦生产、加工工艺发展有关。
东汉时期已经有了中国麦粉面条的雏形,当时统称为饼,因面条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有“水引饼”,是一种薄如“韭叶”的水煮食品。
宋元之际,饮食市场上的面条品种达10种之多,甚至还出现了最早的“挂面”。
至明清,面条的品种更为繁多、五花八门,出现了抻面、拉面、刀削面、担担面、伊府面、炸酱面、热干面……
除了面条之外,东汉人民也能吃上馒头,因为这个时候发酵技术已经普遍运用于面食制作当中。
【延伸阅读】
面食怎么吃不会发胖?
我们将大米煮成米饭,需要加水,而水是不含热量的。因此,在煮成米饭后,每100克熟米饭的热量降低到120卡左右。如果将大米煮粥,一份米需要加进更多的水。熬出来的粥热量会更低。相比之下,每100克馒头的热量在210卡左右,主食甜面包的热量为280卡左右,饼干则高达450卡左右。也就是说,就淀粉含量来说,同样体积的米饭,其水分含量较高,而淀粉含量要低于馒头、面包和饼干。那么,我们在吃面食的时候,怎么吃能不易发胖呢?
1.多吃粗粮面食
白面过分精细、进食速度过快、消化速度过快、饱腹感弱,经常吃会令人发胖。而粗粮面富含膳食纤维,饱腹感强,能控制血糖,是减肥主食的一个绝佳选择。
2.面食要在早午吃
面食主要为人提供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白天人的活动多,需要消耗的热量也多。早上或中午吃面食能够提供人体充足的能量,让人精力充沛。晚上的时候,人的活动量减少,需要的能量也减少。人们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面食可以少吃或者不吃。
3.少放调料
吃面条、吃饺子的时候人们都喜欢沾各种调味料。调味料能够让面食变得更加美味,但同时也让面食的热量增添不少。做面食时少放盐油,更不要油炸。吃面食的时候,少沾调料。这样既健康又能避免肥胖。
(综合新华社、澎湃新闻、央广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