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经有了孩子的年轻父母,过年走亲访友,免不了一大波“红包雨”,有的孩子甚至收获过万。
浙江在线2月23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王艺)对于已经有了孩子的年轻父母,过年走亲访友,免不了一大波“红包雨”,甚至有孩子“收入”过万。然而父母经常会说:“你还小,爸妈先给你存着!”听着合情合理,可是这钱存着存着,可能就“不见”了……父母到底是否有权使用孩子的压岁钱呢?
父母离异 女大学生起诉要求返还“压岁钱”
云南一女大学生小娟因父母离婚后不愿支付学费而将父母诉至法院,要求父母返还5.8万元压岁钱以缴纳大学学费,法院认为“一判了之”并不能解小娟的燃眉之急,也无助于修复已经破裂的亲子关系。最终经调解,小娟父母同意每月定期向小娟支付大学期间的学费及生活费共计1500元,直至小娟大学毕业。
对于压岁钱的归属,不少网友认为,压岁钱从某种意义上是大人之间的“人情世故”。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压岁钱,自己同样也会“礼尚往来”。“其实,一来二去,都是这些钱。”市民范女士认为,这些钱就应该是父母的,而不是孩子的。
对此,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黄铖律师认为,压岁钱属于赠予财产,压岁钱的所有权属于受赠人,而非监护人。所以,法律上,压岁钱的所有权属于小孩并非父母。黄铖律师还表示,若受赠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根据《民法总则》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其监护人有义务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即父母帮助子女保管压岁钱。
济南中院也就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法律性质解释说,民法上将给予压岁钱的行为定性为赠予,意味着压岁钱一经孩子接受,赠予合同便成立。
半数家长选择存起来 三成选择“犒赏自己”
孩子的压岁钱,家长们是如何处理的?“充公”还是存起来?记者调查了100户家庭,以“70后”和“80后”家长居多。数据统计后显示,有50%的家长选择会给孩子买保险、理财或是作为教育基金;有20%家长则把压岁钱全部交给孩子自己处理,有30%的家长选择“私吞”。
有的家庭帮孩子买理财产品,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我女儿出生以后每年的压岁钱我都用来买贵金属投资了。”蒋先生说,每年过年女儿都能收到两万元左右压岁钱。“我们用女儿的户口开了专用账户,每年定投黄金,等她出嫁的时候这些定投黄金作为她的出嫁礼物。”
也有的家庭让孩子自己支配,学着该怎么花钱。“压岁钱怎么花,我们都开了两次家庭会议了,从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这个传统就在我们家形成了。”杨女士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今年一共收到了一万多元压岁钱,经过全家人的讨论,儿子的压岁钱最终分成这三个用途:50%购买教育基金;一部分购买学习用品、教辅材料等;一部分用来买玩具、送同学的礼物等等。
褚女士在儿子珂珂2岁的时候就专门为他开了一个银行账户。过去6年,每年春节后就把所有的压岁钱全部存进去。今年珂珂主动提出,要给刚出生8个多月的妹妹买玩具和新衣服。
还有一部分父母选择“私吞”自己用。“带娃真的太辛苦,压岁钱就归我花了。小家伙拿了35000元的压岁钱,我打算‘吞’了买名牌包,型号都看好了。”小蔡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在接受调查时,她的回答干脆极了。
像小蔡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在调查中,有多位二胎妈妈表示:带娃太辛苦,所以坚决要把这笔钱用在自己身上。
“我老公是个很会理财的人,但是我说我要无偿征用这笔钱,老公完全没有意见。”二胎妈妈小潘告诉记者。
专家:给孩子压岁钱应是“意义大于实际”
压岁钱越涨越多,不是好事,压岁钱本应该像广州那样,给个几元几十元即可,这样孩子即便是自己支配,也都是小事,如果给孩子的压岁钱挺多的,高达几万,麻烦可能就来了。可见压岁钱属于谁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压岁钱要回归祝福本义、象征地给,如此压岁钱也不会成为引发家庭矛盾的“导火线”。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专家胡光伟认为,社会需要的是“孝顺的儿女”和“开明的父母”。儿女孝顺了,根本不存在因为压岁钱对簿公堂,父母开明了,也自然会在教育孩子如何管理好压岁钱方面用尽良方。
四川英济律师事务所律师陈逢逢认为,父母为了孩子发展和成长适当处置压岁钱是合法的,孩子长大后以年龄尚小或未经同意向父母主张“压岁钱”,也同样违背了《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和我国的公序良俗,依法不应得到支持。
(综合成都晚报、泉州晚报、现代金报、新华社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