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8

日本3大银行开展二维码支付业务 中国“标准”逆袭日本

编辑:王艺
导 语

三菱日联金融、三井住友和瑞穗日本三大银行集团,将涉足智能手机二维码支付业务。

fc4addeb39151df_size298_w550_h364.jpg

  浙江在线2月28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王艺)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三菱日联金融、三井住友和瑞穗日本三大银行集团,将涉足智能手机二维码支付业务。报道指三方已就统一标准和共同开发系统达成协议,争取2019年度完成实用化,并讨论成立二维码的企划开发公司。

  三大银行将在日本也引进在中国等地普及的支付模式,也可以吸引访日外国游客。以此为契机,日本有可能迈向无现金化社会。三家银行此前曾独立推进开发,但今后将讨论建立共同系统,以避免标准不统一的事态。

  日本人发明二维码 如今最流行的是中国标准

  1997年,丰田旗下的日本电装公司为实现看板管理系统的电子化开发出了比条形码容纳更多信息的2次元编码,也就是二维码。

  电装没有独占该技术。当时的电装不仅面向丰田,还提出推广二维码的战略,免费公开制作二维码的软件,而销售二维码的扫码器。

  然而,日本人发明的二维码,却在中国发扬光大。最显眼的例子是在中国,在手机支付已经成为了主流。这种支付方式将难以获得信用卡的低收入人群拉入消费的大潮之中,为中国经济的规模扩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最早的手机支付使用自主编码,由于安全层面存在问题,后改为使用二维码。改用二维码不仅在安全性上有了优势,还因为电装免费公开相关技术,不收取专利费。中国的手机支付软件也是一样,不向用户收取手续费,因而实现了爆炸式普及。

  Denso-Wave的执行董事田路胜彦表示,“经常有人跟我说,哪怕一个二维码收10分钱也好啊”。但是,从战略角度来说,电装在免费问题上并没有做错。正是因为免费公开,二维码才得以在全世界普及。美国微软也开发出了类似于二维码的编码,但是由于收费,最终未能得到普及。

  真是很难评判对错。日本诞生了手机摄像头和二维码,中国则利用二维码创造出巨大的商业机会。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日本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标准逆登陆”攻势。

  现金消费大国欲跨入无现金社会

  日本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现金社会,结算比例高达65%,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倍。运输成本等为提供现金结算所支付的费用被认为每年达到2万亿日元。

  由于日本银行(央行)的负利率政策,日本的大型银行在本国内的利润持续下滑。提升业务效率和减少员工数量的结构改革成为当务之急。瑞穗金融集团制订了到2026年裁员4分之1、把包括非正式员工在内的全体从业人员减少1.9万的计划。如果不使用现金的结算增加,还可以减少用于存取款和汇款的柜台人员和ATM机的数量。

  在民间主要银行创建的数字货币得到普及的瑞典,不受理现金的银行分支机构不断增加,店铺所需的从业人员减少。据称,某大型银行此前需要花费300亿日元的现金处理费用,但现在能够减少8至9成。

  另外,如果积累一定的结算数据,还能把握消费动向,将其用于产品开发等,帮助创造新的商机。

  日本三大银行正急于开发数字货币。虽然已经在货币系统的共同开发方面实施调整,但决定首先在统一二维码结算的标准方面进行合作。关于数字货币,预计目前将由各个银行自行实施开发。如果最终能实现数字货币,将可用于个人间的结算,汇款时的手续费等也有望减少。

  (综合中国青年报、环球网、观察者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