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4

中国“老漂族”生存现状:专程照顾晚辈比例达43%

编辑:金英磊
导 语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乡打拼。很多父母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帮助子女照顾晚辈、操持家务。这样一个老年群体,被称之为“老漂族”。

673.jpg

5月10日,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放学后,2名随迁老人骑着三轮车接孩子。 人民日报记者 彭训文 摄

  浙江在线5月14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金英磊)离开老家,来到子女工作的大城市,每天操持家务,帮子女带孩子,这是“老漂族”们的日常。虽然子女提供的生活已经足够体面,但在大城市雇佣保姆依然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销。除了接送孙辈上下学、购买生活用品,他们很少外出,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大多数时候,只是用电视节目打发时光。

  在中国,随迁老人还有很多。本该在故土安度晚年的老人们,为了帮助子女照顾晚辈、操持家务而漂泊异乡,媒体将他们称为“老漂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那么,他们在异乡过得好吗?他们对中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什么新要求?记者为此进行了相关调查。

  天伦之乐与社区“隐形人”

  贵州贵阳,一座发展速度惊人的中国西南新兴城市。陈阿姨是这个城市里醒得较早的一批人。每天早上5时,64岁的陈阿姨就起床了。简单洗漱后,她迅速前往附近菜场买菜;半小时后,开始准备早餐。她需要记清楚,孙子不喜欢吃面条,儿媳不爱吃香菜。7时30分前,她必须把孙子送到幼儿园,11时接回家吃饭,下午2时送回幼儿园,两小时后再接回来。上午,陈阿姨要准备孙子的午餐,傍晚还要准备全家人的晚餐。这是孙子上幼儿园期间陈阿姨每天的固定日程。

  3年前,从贵州省兴义市一所小学教师位置退休后,陈阿姨来到贵阳帮着儿子照看孙子。看着孙子一天天长大,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陈阿姨“累并快乐着”。

  在北京市朝阳区南太平庄社区居住的马阿姨最近心情则很差,屡次想带着孙女回东北农村老家,却说不出口。2年前,她来到北京帮儿子一家照顾孙女。由于不会说普通话、不识字,在这里,她的朋友圈只有儿子、儿媳;能称得上点头之交的邻居只有一个;平均每月在社区遛弯的次数只有一次……这个社区10多栋住宅楼里塞满了几千人,但对马阿姨来说,都是陌生人。只有面对8个月大的孙女时,她才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孩子们回来后,马阿姨常常感到很失落,“他们回来后,要么看电视、玩手机、逗孩子,要么还要忙工作。我理解,他们白天累了一天,不想说话很正常。”

  国家卫计委指出,我国的流动老年人口整体上呈现增长态势,照顾晚辈、养老与就业构成老人流动的三大原因。在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和流动的形势下,许多人已经开始面对或者即将面对异地养老的问题。此外,他们在异地养老中需要更多地处理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远离故乡熟悉的社会关系网络后,孤独感与失重感如影随形。

  “老漂族”心理健康问题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对老年人群体的忽视。受户籍限制异地就医困难,诸多公共资源难以共享,迁入社区也未将“老漂族”纳入服务范畴,缺少社区融入的专业服务,让随迁老人极度缺乏城市归属感。特别是子女忙于事业,加之生活习惯差异明显、婆媳关系难以处理、情感重心向第三代下沉等原因,无暇关心父母,长期忽视他们的情感需求,更有甚者把父母当做免费保姆,不许参与家中事务,严重挫伤父母自尊心。

  如何让“老漂族”不再有漂泊感

  如何关爱这个群体,让他们在子孙身边,安享幸福晚年?一方面,要支持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积极组织社区的老年活动,鼓励老人养成新的兴趣爱好,以积极的心态“入乡随俗”。另一方面,子女要多了解和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帮助老人化解不利于身心的不良情绪。作为子女应多关心父母,多和父母交流沟通;在周末或者法定假日,带着父母出外旅游,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这样才能让老人不感到是在外“漂泊”。

  此外,为帮助“老漂族”融入城市,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也要不断努力。在北京市房山区,由该区社工联合会开展的集体做美食、集体生日会、歌唱比赛等随迁老人社区融合项目,让500多名随迁老人在社区找到“家”的感觉。一些养老机构也加入其中。例如,大美枫林公司开展的“壮心苑”项目,正尝试配合社区建立随迁老人服务站,通过开展书法、绘画、歌舞等文化活动,让他们真正快乐起来。

  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副教授、中级社会工作师苗艳梅建议,除了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还要做好非独生子女的外地户籍随迁老人与迁入地城市社会福利、医保报销等方面的制度衔接。同时要立足未来,健全社区养老照护体系,如设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以缓解随迁老人可能面临的生活难题。

  “构建起异地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十分紧迫。”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说,对随迁老人来说,异地养老带来的不确定性、不适应性的风险很大,要妥善协调处理好户口登记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分合机制,该分时分,该合时合,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让“老漂族”将“他乡作故乡”。

  可以说,“老漂族”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现象。“‘老漂族’正处在‘半城市化’过程中。”穆光宗对记者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处在流动、分离和聚合的巨大变动中,随着迁徙人口的定居化和家庭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作为“从属人口”也卷入迁徙人口的大潮中。城市“老漂族”不断壮大是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也带有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区隔的特点——人户分离,同时反映出中国家庭养老模式的合理性和隔代育幼的现实性。

  其实,与子女团聚在一起是好事,而且城市的医疗条件也相对较好,各方应一同努力,让“漂泊”的随迁老人彻底安定下来。

  (综合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红网等报道)

浙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