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9

你家车上有这个“定时炸弹”吗?抽检产品近八成不合格!

编辑:金晨
导 语

智能手机、导航、行车记录仪等五花八门的外接设备,逐渐成为人们车生活中的“标配”。

  浙江在线杭州5月29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金晨)智能手机、导航、行车记录仪等五花八门的外接设备,逐渐成为人们车生活中的“标配”。但近年来,车载充电器引发的车辆自燃等安全事故屡有发生。那么,车载充电器到底安不安全呢?

  10个送检产品8个不合格

  为了了解这些热销的车载充电器质量到底如何,记者购买了10件样品,送到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经过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检测,其中的8个产品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存在安全风险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缺少保护装置、外壳不阻燃、过电压强度不合格,以及正常温升下温度超标等。

  福建省质检院的工程师介绍,在以往的检测中,车载充电器的不合格率一直很高,相当一部分车载充电器存在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为了此次检测,检测人员从超市、汽车用品店及电商平台分别购买了不同价位的20批次车载充电器,依据现有的行业标准对样品进行了测试。

  结果,20批次车载充电器中有15批次不达标,不合格率达到75%。

  部分车充虚标“带载能力”存爆炸风险

  检测人员首先对车载充电器的“带载能力”进行了测试。根据工程师的介绍,车载充电器的带载能力越强,为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的速度就越快,还可以同时为多个不同的外接设备提供电能。而有些厂商为了吸引消费者,则会在车载充电器上虚标“带载能力”。

  工程师举例说,本次检测中,有一个车充标称输出了5伏3.1安,按标称这个车充应该可以为两台手机提供充电服务,但通过检测发现,这个车充甚至连一个手机都无法带动,存在了容量虚标的问题。

  如果这种带载能力过低的车载充电器,同时为多个设备充电,就会造成充电器负载过大,被充电的手机等设备可能出现爆炸的危险。

202563536669397038.jpg

  “带载能力”过大 表面温度可达95度

  工程师告诉我们,对于那些带载能力较强的车载充电器来说,需要重点关注其“正常温升”项目是否达标。如果车载充电器同时带动多个外接设备,它承载的功率就会相对较大,再受到车内温度较高、点烟器散热通道较为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出现车载充电器温度过分升高的情况。

  在检测中,一个在满载的情况下工作了20分钟的车载充电器表面最高温度达到了95度。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工程师朱乃榕表示,如果此时意外触及车充,是会被烫伤的。

  “车充”缺乏保护装置 阻燃性能也不达标

  根据工程师的介绍,另外一个涉及到安全性能的检测项目是“输出短路故障”,该项检测是在模拟车载充电器遇到短路故障的情况下,检查产品的安全性能。在测试过程中,一款车载充电器在线路短路时突然爆炸。

  工程师将短路的车充拆开,发现其内部的芯片已经炸掉,这样的状况如果发生在行驶中的汽车里,损坏的可能不止车充本身,还有可能损坏的汽车供电系统,导致汽车突然失控,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事故。

  工程师介绍,行业标准要求车载充电器必须加装有效的保护装置,确保车载充电器在内部出现线路故障、电压输入异常导致短路时,快速切断供电线路,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但有的车充并没有保险丝的设计,存在巨大安全风险。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车载充电器在遇到故障之后,最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起火自燃,因此,行业标准对车载充电器的阻燃性能也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在风险监测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车载充电器的阻燃性能不达标,在遇到明火之后,立即起燃,直到最后完全烧尽。

  如果用户使用这种阻燃性差的车载充电器,就有可能导致里面的元器件发生故障时,无法将火焰限制在外壳内部,使着火等危险蔓延到车厢内部,引燃汽车。

  车充安全隐患多 偷工减料是主因

  工程师告诉记者,阻燃性外壳的生产成本跟不阻燃外壳的成本,相差大概30%左右,很多厂家就使用了不阻燃的外壳材料来代替本应该阻燃的外壳材料。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安全性能有保障的车载充电器一般会包括芯片、触头、外壳和数个电容电感等11个部件组成。而很多达不到行业标准的产品则会减少数个保证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元器件。

  同时,还会使用价格较低、质量较差的材料和部件加工生产车载充电器,这些经过“瘦身”的产品,成本仅为达标产品的一半左右。

  造成车载充电器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除了成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车载充电器内部构造设计不合理。比如,保险装置结构的不合理,可能会导致传感器失效,从而失去应有的保护功能,带来安全隐患。记者在对车载充电器生产和销售商调查过程中也发现,通过减少安全保护装置降低成本的方式,在行业内部似乎已经是司空见惯的常规做法了。

  工程师介绍,送检的产品中还有一些采用了金属外壳,金属外壳本身具有很好的阻燃性,但是它的外壳由于采用金属,导致它正极与负极之间非常近,很容易发生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短路,引起汽车的供电系统发生故障短路危险。

  检测机构组织的风险监测和记者随机购买送检的情况都证明,市场上热销的车载充电器多数都达不到行业标准的要求,有些产品还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些不达标的产品,可能会损害手机等外接设备,也可能对汽车的电路和行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更可能导致设备起火,甚至车辆自燃,安全风险确实非常巨大。

timg.jpg

  专家建议提升“车充”生产准入门槛

  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车载充电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只有2011年制定的通信行业标准对车载充电器的安全性能提出了限定性要求,但由于这个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约束力相对较小,也没有引起生产企业的足够重视。

  如何选择、使用车充?

  工程师提醒大家:

  在选购车载充电器时,避免选购体积非常小巧的车载充电器产品,因为这类产品往往不具备保护装置;

  尽量不要盲目追求大电流和充电速度,因为过大的电流在遇到线路故障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危险;

  使用车载充电器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起动车辆,然后再插入车载充电器,在停车以及使用完毕车载充电器之后,应该及时拔掉。特别是现在这样的雷雨天和高温天气下,应该暂停使用车载充电器产品。

  毕竟只有在保证了安全之后,才能谈到方便使用的问题。别让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设备,给我们造成难以预计的大危害。

  【延伸阅读】车载充电误区你知道多少?

  作为手机依赖症重度患者,最害怕的事莫过于手机没电,现在的车几乎都有充电的接口,但在车上给手机充电,车充的误区不能不知道。

  误区一:有USB接口就没必要用车充

  很多人想不明白,车上本来就有USB借口,插上充不就可以了吗?大错特错。因为绝大部分车内的USB接口都是为了音频数据传输而设置的,所以大部分车辆的接口电流只有5V/0.5A。这时候如果电流要是不达标就会使设备受损。

  误区二:充电电流“可大不可小”

  车充输出的电流不能大于手机的最大额定输入功率。例如,一个输出5v/2.1的车充,给一部最大额定输入功率为5V/1A的手机充电,那车充给手机输入的是1A,给平板电脑输入的是2A,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充满电量,但是如果是一个输出电流为5V/0.5A的车充给同样一部手机充电,输入的就是0.5A,不仅时间慢,还会严重发烫,长时间会损坏手机电池。了解这个之后,你需要购买一个足量输出且品质高的车充。

  误区三:熄火后一定要拔掉车充

  不要相信那些传言,其实车子熄火就能断电了。退一步讲,就算是熄火不断电的车型,一般来说车载充电器在没有接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是没有电流输出的,损耗的电瓶电量可以忽略。

  误区四:USB接口多充电就慢

  电流取决于电压,不取决于USB接口有多少。但是,必须提醒你买正规的车充,现在汽车后市场鱼龙混杂,贪图金钱不注重产品质量的商家也很多,他们会把低电流车车充当高电流输出卖。怎么知道是不是达标呢?可以看充电快慢,是不是电子产品很烫,如果是就是电流不达标的表现,赶紧扔掉。

  误区五:USB充电电量不升反降

  有些人习惯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导航,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绝大部分的车内USB接口都是为了传输数据而设计,虽然接上后也显示正在充电,但电流只有0.5A左右。当你在听歌时或者利用手机导航时,等同时间内消耗的电量实际上大于充入的电量。所以才会出现不升反降的情况。

  (综合人民网、央广网、澎湃新闻网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