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求沙特石油增产以填补伊朗石油遭到制裁后的市场空白。对此,沙特方面回应称,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动用备用产能增加产出,但将谨慎运用这一能力。
石油开采。网络图片
浙江在线杭州7月4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周舸)自5月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以来,美国政府重启对伊制裁的措施更加具体而严厉。近日,美国国务院单方面要求所有国家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否则将受到惩罚,包括面临被逐出美国市场的风险。
与此同时,美国要求沙特石油增产以填补伊朗石油遭到制裁后的市场空白。对此,沙特方面回应称,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动用备用产能增加产出,但将谨慎运用这一能力。
特朗普要求沙特增产
据了解,目前美国政府正派人飞往多个产油国协调立场,以确保伊朗退出后全球市场的石油供应。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30日发表推特称,已向沙特国王萨勒曼提出增产要求,并得到后者积极回应。
美联社报道,特朗普政府需要依靠沙特和其他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增加产量,以抵消伊朗原油出口受阻以及油价上涨的影响。
沙特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最大产油国,现有日均原油产量为大约1000万桶。白宫说,沙特方面向特朗普承诺可以提高原油产量,称沙特拥有日均200万桶的“备用产能”。
美国之所以这样做,在德国《南德意志报》看来“有其私心”。该报在题为《特朗普石油游戏给世界带来风险》的文章中指出,近年来美国大幅增加石油出口,把自己视为潜在的供应商。近期,美国特使黑莉在新德里游说印度总理莫迪减少对伊朗石油依赖,并表态称,美国能够满足印度的能源需求。
沙特面临两难抉择
沙特在其官方媒体上发布声明称,国王萨勒曼接到了美国总统的电话,两人讨论了采取措施“确保石油市场稳定性”的必要性。但声明中并未提到沙特将增产,像特朗普所说的那样。
欧佩克成员国已在上个月于维也纳召开的会议上同意,从7月1日起将实际原油产出增加60万桶/天。
如果沙特大幅提高石油产量,向市场输送更多供给,那么油价走低可能会为其招揽更多亚洲买家,同时也满足特朗普的请求。但如果不增产,利比亚、委内瑞拉等国现在产油量下降带来的供给紧张,则给了沙特一个利用高油价赚取最大利润的完美机会。
让沙特处在这种进退两难局面的,正是该国在亚洲日渐缩水的市场份额。彭博社报道指出,自去年年初开始带领欧佩克和其它产油盟国实施减产以来,由于美国、伊朗等竞争对手纷纷提高产量,沙特在亚洲这个全球原油消费量最大的市场的份额正逐步下降。
多方对美国单边制裁不满
美国单边制裁引起包括其盟友在内的多方不满。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掌控全球石油美元体系,技术上可以对违反美国禁令的实体实施制裁,但考虑到“禁购令”对石油进口国经济的影响和各方可能的反制,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有待观察。
自伊核协议生效以来,欧洲企业加大了对伊朗石油行业的投资。此次美国重启制裁,势必伤及欧洲企业利益。欧盟此前在寻求美国豁免待遇未果后启动了“阻断法令”。按此法令,如美国对别国制裁殃及欧盟企业,涉事企业无须遵守美国制裁规定。
日本驻伊朗前大使孙崎享认为,美国“禁购令”恐对日本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日本《每日新闻》6月29日发表社论,批评美国此次禁购要求实属单边行为,不应利用其国际金融影响力绑架民营企业,干涉他国能源政策。该报呼吁日本政府应坚决拒绝这一无理要求。
印度和土耳其近日也公开表示不打算响应美国对伊制裁的“号召”。
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国际合作联合秘书孙贾伊·苏迪尔日前对媒体说:“印度不承认单方面制裁,只承认由联合国施加的制裁。”
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日前援引经济部长尼哈特·泽伊贝克奇的话称,如果联合国就伊核问题作出决定或施加制裁,土耳其会遵守。“除此以外,土耳其只遵循自身利益。”
美国曾用石油增产击垮苏联
历史上,也曾发生过美国鼓励甚至强推OPEC增产的先例,带来了前苏联经济的崩溃。
前苏联是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而其长期因计划经济下重点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经济结构畸形,自然资源成为其经济的主要支柱。
上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高涨。西西伯利亚发现了巨型油气田,苏联通过石油出口,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但也因此掩盖了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不但没有对经济审视和改革,反而加重了经济单一化。1970-1986年,前苏联对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投入提高了近2倍。1970年,苏联石油产能为美国的74%,天然气产量为美国的30%,到了1986年,两者增至140%和133%。在此期间,其他部门一片萧条,粮食进口激增。苏联陷入经济怪圈,收入基本上靠石油出口,而支出主要是粮食和食品进口,世界油价和谷物价格波动对其经济影响越来越大。
高油价带来上世纪70年代的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各国纷纷调整能源政策。上世纪80年代,世界石油的消费量逐渐下降。
更重要的是,政治原因也在改变能源市场。美国正把苏联引上军备竞赛的消耗战中,同时,1985年8月,美国里根政府迫使沙特增产,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大幅增产打压油价,拖垮苏联经济。而沙特也正意欲通过降低油价削弱处于两伊战争中的伊朗和伊拉克经济,于是沙特、科威特等在美国授意下违反OPEC配额增产。
1985年8月,沙特的石油出口从不足200万桶/日猛增,秋末达到900万桶/日。11月,国际石油价格从30美元/桶暴跌至不到5个月后的12美元/桶。苏联能源部官方统计,1985-1988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令该国损失400亿卢布。本已问题严重的苏联经济雪上加霜,石油“价格战”成为了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推手之一。
(综合新华社、环球时报、人民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