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2

真会热Skr人?本世纪末中国北方或成“最致命热浪区”

编辑:冯一伦
导 语

热浪是指天气持续地保持过度炎热,也有可能伴随有很高的湿度。中国气象局规定日最高温度35℃以上为高温,持续的高温天气(3天以上)被称为热浪。

  浙江在线杭州8月2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冯一伦)气候变化正在重新定义人类居住范围的边界。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除非采取严厉的环境政策限制排放,到2070年,中国北方平原将成为热浪集聚的中心,其严重程度可致使地区内不再适宜人类居住。

  这份由麻省理工出品的报告认为,高温和高湿度环境有可能杀人。“到那时,即使是一个健康的人,只要在中国北方平原的户外活动6小时,就有可能被湿热的气候条件杀死”。

13.jpg

麻省理工网站截图

  热Skr人?致命热浪世纪末或侵袭中国

  这份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报告7月31日在美国《自然》杂志旗下《自然通讯》的网站上发布,报告里提及的北方平原(34°N至41°N;113°E至121°E),和华北平原的地理范围高度重叠,涵盖了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等地。

  报告显示,这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居住着大约4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报告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湿球温度”的影响。一旦湿球温度达到35℃,空气的湿热程度将使人类无法通过出汗为身体降温,即便坐在树荫下的健康人也会在6小时内丧生。美国国家气象局将31℃以上的湿球温度列为“极端危险”程度。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这份报告认为,若不减少碳排放,2070年至2100年中国北方平原将频遭致死的高达35℃的热浪侵袭。

  这份报告的带头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埃尔法第·艾尔塔希尔说:“未来,这个地区将成为致命热浪的最热点。”对中国这个地区的预测非常令人担忧,因为该地区人口中许多是农民,除了在室外劳作,他们几乎别无选择。“目前中国是温室气体最大排放国,而此类气体或将对其本国人口产生严重影响”,艾尔塔希尔说,“第一人口大国的人口最密集地区的宜居性可能受限。”

15.jpg

欧洲今夏遭遇热浪

  今夏热浪席卷北半球

  热浪是指天气持续地保持过度炎热,也有可能伴随有很高的湿度。中国气象局规定日最高温度35℃以上为高温,持续的高温天气(3天以上)被称为热浪。

  六月以来,进入夏季的北半球多地遭遇反常的极端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屡破纪录。反常的高温不仅诱发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更直接造成全球数百人伤亡。

  瑞典5月起就不断出现创纪录的高温天气,多个城市单日高温创150年同期之最,堪称历史罕见。气象学家警告,瑞典眼下气温过高,如此长久的热浪在该国“极不寻常”。

  在英国,很多地方已经接近2个月没有下雨,多地频现30℃以上的高温,伦敦一地最高温度逼近38℃,这是英国自1976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高温和干旱天气。

  而继7月初造成近几十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暴雨水灾之后,日本紧接着也遭遇反常的酷热天气。近两周来,全日本多地气温攀升至超过40℃高温。日本气象厅7月23日称,当天下午2时许,埼玉县熊谷市观测到41.1℃的高温,为日本有观测纪录以来的最高纪录。

  与日本隔海相望的韩国也同样“燥热难耐”。据韩联社报道,韩国疾病管理本部7月25日发布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受高温天气影响,5月20日到7月23日韩国已出现1303名中暑等温热病患者,14人死亡。

  联合国的卫生机构此前曾表示,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酷热问题,在2030年至2050年期间,每年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额外造成3.8万人死亡。

  中国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致命热浪

  以前的研究表明,若不遏制气候变化,中东海湾和南亚等地区也会遭受超过人类生存极限的热浪侵袭。但艾尔塔希尔表示,中国北方平原将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如今,该地区已开始呈现这种未来的迹象,研究发现过去50年来该地区极端热浪大幅增加。

  而面对可能到来的致命热浪,中国在削减碳排放量上也在不断努力。

  根据7月2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从2014年到2016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下降,或许已经达到峰值,结构性经济变化使中国得以提前实现预期目标。

  报道称,中国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之前曾誓言要在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中国气候官员已经表示,中国可能提前兑现承诺。

  报告说,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每年增长9.3%,但中国经济在2014年经历了“结构性断裂”,随后转向不那么高碳密集型的高技术行业。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创纪录的95.3亿吨,在随后的3年逐步下降,2016年降至92亿吨。

  研究报告作者之一、东英吉利大学气候变化经济学教授关大博(音)说:“除非出现巨变,否则中国的排放量将稳定下来,并逐渐减少。”

  麻省理工发布的报告最后指出,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中国政府也应采取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例如启用有空调的避暑地点,并向人们普及教育极端高温的危险,以减少致命热浪可能带来的伤害。

  (综合环球网、中国日报网、参考消息、工人日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