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正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3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藏医医生向学生介绍在古籍中记载的用于药浴的草药。教科文组织提供
浙江在线11月29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金英磊)当地时间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三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通过审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第40个入选《非遗公约》名录的遗产项目。
浴兰汤兮沐芳华,不被人熟知的中国“藏医药浴法”究竟是什么?它又有哪些神奇功效?
“藏医药浴法”究竟是什么?
平均海拔达4000米的青藏高原地域辽阔、气候恶劣,数千年来,藏族人民随着对宇宙、生命、人体、疾病认识的不断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创造了独特的医学体系。
藏医药是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藏语称“索瓦日巴”,“索瓦”意为调养,“日巴”为知识体系。
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
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医医院的安太措解释道,藏医理论认为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是构成人体的三种能量物质,也是引发疾病的三种因素。它们在人体内保持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关系,共同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如果人体受到饮食与起居等内外因素的干扰,三因素偏盛偏衰、相互对抗而失去平衡和协调,将发生病理变化,引发各类疾病,成为发病的根源。
藏医药浴以藏医三因观念为理论依据,贯穿于药浴组方、药浴的整个过程以及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藏医药浴以“五味甘露”为基础配方,在五味甘露药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病种添加“卡擦”药,从而形成了丰富的临床效果。
藏医药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明珠(左一)在西藏山南市藏医院里给徒弟们讲解藏医药浴治疗流程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另一位在山南市藏医医院进行药浴治疗的女患者表示,她患有严重的静脉曲张,严重时影响行走,腿上还有伤口,且腿部发紫,现在经过三天半的药浴,身体非常舒服,伤口已经愈合,腿部也不再发紫,疼痛已经减轻。
山南市藏医医院院长扎西次仁介绍,药浴是将人体全身或手、足、腿局部浸泡于古法发酵与藏药配制的热水中,在药力和水的作用下,开放人体体表毛孔,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毛孔渗透到体内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直达病变部位。药浴一般是一天做两次,七天至十天为一个疗程,根据病人的情况配合适病的药物进行泡制。
传统藏医药向现代转身
“一说起藏医,人家都觉得很神秘,这主要是它的传统形式造成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副院长仲格嘉说。
藏医药学是中国藏族人民防病治病经验的高度总结,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藏医药技术进步、传播发展、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藏医的药浴疗法,传统做法是在自然的温泉里泡洗身体。现代藏医在提炼温泉的主要成分之后,用药材来替代,形成人工药浴方,便于临床使用。”仲格嘉介绍说。藏药浴设备具有蒸汽浴、药液浴等多种功能,通过检测患者嘌呤、尿酸、血压数据等现代医学手段,可以直观得出临床评价。
如今,藏医药教育体系已经涵盖从职高到博士全阶段的学历培养。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和甘肃中医药大学设置了本科藏医班,西藏医学院和青海大学藏医学院甚至有了博士点,完整的现代藏医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建成。
600余种藏医药古籍文献借数字化获“新生” 新华社记者 赵玉和 摄
“我们现在看待藏医药的视角,不应该再问传统不传统了,而是要问它科学不科学,符不符合医学标准和科学逻辑。” 角加才仁说。未来,藏医药浴法还将引入高等教育,并通过编纂相关教材和为中小学生编写知识读本,提高青少年的保护意识。
中印竞争藏医药申遗尘埃落定
“藏医药浴法”的申遗之路,还得从藏医药的申遗说起。我国一直在争取藏医药的所有权。据悉,2006年,藏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西藏自治区就已经将藏医药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而在2017年3月,印度也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将藏医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藏医药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学者认为它起源于印度,而有的则认为起源于中国。为了强调藏医药的“印度血统”,《印度快报》辩解称,“藏医药的理论和实践,大多和阿育吠陀(Ayurveda)相似。阿育吠陀的影响首次传入西藏是在公元3世纪,随着佛教传入西藏,其在7世纪开始流行。此后,直到19世纪初,印度医学文化、佛教、以及印度科学文化就一直在该地区传播”。
对此,西藏藏医学院科研处处长顿珠表示,青藏高原是藏医药的发源地更是栖息地,历史文献佐证,早在象雄时期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出现后,象雄文字已经记录了当时藏医药学的发展,苯教发展早于印度佛教传入,所以藏医药学并不是印度佛教传入后才得以发展。这一观点驳斥了藏医药发源于印度的说法。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副院长仲格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藏医药从萌芽到现在的快速发展,都以藏区为中心。不过,他也表示,藏医药以藏区本地的实践医学作为基础,同时也吸收了部分印度阿育吠陀理论和汉地中医理论。
成为世界非遗意味着什么?
中方代表团团长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说,这是中国列入有关非遗名录、名册中第四个属于"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领域的非遗项目。藏医药浴法列入代表作名录,有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并提高对其重要意义的认知,促进不同民族关于生命健康和尊重自然的对话,体现了人类与其环境间的可持续关系,同时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
张旭表示,中国将积极履行保护承诺,努力提高该遗产项目的存续力,使其得以不断传承发展,让这一宝贵的传统知识和实践惠及更多民众。
随着“藏医药浴法”的列入,我国共有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其中32项目列入代表作名录,7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名录,1个项目入选优秀实践名册。
【延伸阅读】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
1.昆曲艺术(2001年5月)
2.古琴艺术(2003年11月)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年11月)
4.蒙古族长调民歌(2005年11月)
5.中国桑蚕丝织技艺(2009年9月)
6.福建南音(2009年9月)
7.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年9月)
8.安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年9月)
9.贵州侗族大歌(2009年9月)
10.广东粤剧(2009年9月)
11.《格萨(斯)尔》史诗(2009年9月)
12.浙江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2009年9月)
13.青海热贡艺术(2009年9月)
14.藏戏(2009年9月)
15.新疆《玛纳斯》(2009年9月)
16.甘肃花儿(2009年9月)
17.西安鼓乐(2009年9月)
18.中国朝鲜族农乐舞(2009年9月)
19.中国书法(2009年9月)
20.中国篆刻(2009年9月)
21.中国剪纸(2009年9月)
22.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2009年9月)
23.端午节(2009年9月)
24.妈祖信俗(2009年9月)
25.中国雕版印刷技艺(2009年9月)
26.蒙古族呼麦(2009年9月)
27.中医针灸(2010年11月)
28.京剧(2010年11月)
29.中国皮影戏(2011年11月)
30.中国珠算(2013年12月)
31.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
32.藏医药浴法(2018年11月)
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项目
1.羌年庆祝习俗(2009年10月)
2.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009年10月)
3.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2009年10月)
4.新疆的麦西来(热)甫(2010年11月)
5.福建的帆船水密舱壁制作(2010年11月)
6.中国木版活字印刷术(2010年11月)
7.赫哲族伊玛堪说唱(2011年11月)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的中国项目
1.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12月)
(综合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网、中国西藏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