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5

中国大学生拒绝啃老 追求经济独立 国外却流行“啃老族”?

编辑:金晨
导 语

时下,“啃老”现象已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

  浙江在线杭州3月25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金晨)时下,“啃老”现象已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西方国家也正发生变化——民调显示,美国25岁至29岁的年轻人中,有33%与父母或祖父母住在一起;欧洲国家35岁以下人群中,这一比例超过40%。欧美家庭成员的生活难道不都是相对独立的吗?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传统认知,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啃老”已成为全球现象。

VCG21ea1e7fbd6.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拒绝“啃老”的时代 国外却流行“啃老族”

  在日本,今年57岁的野口在其34岁时因公司裁员丢掉工作,接着老婆离他而去。心灰意冷的野口返回老家埼玉县,与母亲一起生活至今。准确地说,野口平时不是“宅在家”,而是“宅在房间”,饭菜都是由母亲送到房间门口。野口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基本来自网络。这样的生活不怕被别人指指点点吗?对于记者的提问,野口说:“外面的评论根本不重要。我们是这个世界上可有可无的人,在社会上活动反而会给更多人造成麻烦,不如隐居在家。”

  野口的母亲洋子今年82岁,丈夫很早就去世了。女儿结婚后搬了出去,家里只有她和儿子。去年夏天,洋子在外不小心摔倒造成骨折。在医院治疗期间,她还专门托人去她家照顾儿子。出院后,行动不便的洋子照样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

VCG41527801316.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外,“归巢”现象在美国年轻群体中也十分普遍。近日,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对全美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年龄在25-29岁和30-34岁的美国年轻人与父母同住的比例,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我这么做是明智的,可以在省房租的情况下为将来的事业与生活做打算。”27岁的安妮·卡斯纳兹这样解释她为何与母亲住在一起。为偿还学生贷款,卡斯纳兹大学毕业后做过一系列工作:在一家快要倒闭的纸媒卖广告,在一家超市做装袋工,在酒吧当服务员。但她后来发现,每一份工作只不过是让她“从一个经济窘境陷入另外一个”。后来她回到家,想要聚焦于一些“长期目标”。然而4年过去了,卡斯纳兹仍旧一事无成。“所有人都告诉我,做点什么吧,”她说,“但我不知道要做什么”。

  在德国,21岁的本尼是慕尼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每天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后,他开车40分钟左右,回到35公里外的小城格隆,回到他的父母家。

  “两年前高中毕业后,我曾经试着找公寓。但后来我放弃了出去住的想法,一是房租太贵,二是合租公寓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本尼对记者说,家里不同,这里很干净,冰箱永远满满当当,妈妈每天都为他准备饭菜。“我每周也都会做家务,帮忙修修草坪。在家里我能享受生活,也能安心学习。”本尼告诉记者,他的女友和很多朋友也都是与父母住在一起。

  本尼的母亲克劳迪娅是一名公务员。她告诉记者,自己18岁上大学时搬出父母家,而她丈夫在16岁时就独立了。“时代不同了,我们会给孩子更多时间。如果硬要本尼搬出家,我们也担心会对他的心理造成打击。”克劳迪娅说。

  中国大学生拒绝啃老 追求经济独立

381caa44e64049719ff03e27a88214e5.jpg

  资料图:众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寻找合适工作。 武俊杰 摄

  不同于国外的年轻人,如今的中国大学生正努力拒绝“啃老”成为巨婴。他们独立、自主,不再肆意依赖曾经的“象牙塔”,他们要“我的青春我做主”!

  “经济独立是长大的表现。”上了军校后,朱明(化名)不仅身上的肌肉越来越结实,心理上也迫切地想从男孩变成男人,在他看来,经济独立是通往成熟的必经之路。

  记者近日对805名大学生进行的经济独立倾向调查显示,在大学校园里,像朱肖这样的想法非常主流。据调查,受访者中有经济独立想法的大学生占89.32%;而在这些希望经济独立的同学中,有72.88%已经开始行动,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独立,其中约有8%的大学生基本或完全实现经济独立,成为在本科期间经济独立的小部分“先行者”。

  但不同于老一辈的是,减轻家庭负担不再是这些学生追求经济独立的最主要诉求。他们渴望“长大”,他们期待的,是用自己赚的钱换取“自由”“自豪感”“合理的金钱观”“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少受访学生对记者表示,经济独立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花自己赚的钱,爽!”

  想去旅游先打工 自己挣钱自己花更“自由”

  “高中每次出去玩找爸妈要钱都要被拷问一番,感觉自己被限制了自由,那个时候就在想,要是我自己能赚钱该有多好!”北京外交学院大三学生陈冉说(化名)对经济独立向往已久。

  进入大学以后,他就迫不及待开始做兼职,尝试慢慢戒掉对家庭生活费的依赖。“我的经济来源现在是一半家里给,一半自己赚”。

  对于一个刚成年不久的大男孩来说,“自由”的重要成分之一是“自主”。陈冉前不久花工资给自己购置了一台新电脑,物质享受是一方面,但他更高兴的是“还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除此之外,他还产生了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观念,想要什么东西要靠自己去挣,而不是伸手向家里求援。比如,想去旅游,那就要先打工赚钱。

  “上个暑假想去新疆和重庆玩,我就先去星巴克做了兼职,外加做家教。”陈冉说。周末在星巴克咖啡店, 陈冉一个小时可以赚14元。第一周他的工作是“溜C”,也就是负责刷盘子、清扫等后勤工作,同时背诵工作知识,比如食品加热的按钮是哪个、材料清单及保质期、饮料制作方法等;第二周他开始接触补、拉货,如果之前的工作都能胜任,才允许开始尝试做饮料。工作日,陈冉就利用没有课的时间去当家教攒旅游费。

  “周末每天大概要工作10个小时,平时做家教一次也要2个小时,基本没有时间休息。虽然辛苦,但最后攒了7000多元,拿着自己的薪水去旅游,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自由!”他满足地说。

  陈冉觉得这种“花自己的钱做想做的事”的理念在周围的同学中很受推崇。他告诉记者,不少师兄师姐也会去做家教或是其他兼职,这样就能有额外收入可以自由支配,除了日常开销,如果再想买一些额外的东西“就可以不用跟家里请示”。

  在独立、自主之后,有些大学生开始认真思考“自立”的命题。

  北京理工大学的李帅认为,自己追求经济独立不仅是为了花钱更方便或是能够减轻家里负担,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独立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李帅说:“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然后再结合自己的规划,对是否应该尝试经济独立进行理性的判断。如果没有读研、出国等深造的打算,而是想要尽早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乃至成家立业,那么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尝试经济独立,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有意义的实习兼职,不失为提前感知社会、认识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有效手段。”

  在他们看来,尝试实现经济独立,可以为以后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

VCG21024fcd62a.jpg

  追求经济独立是把双刃剑 需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

  在805名受访大学生中,已经完全实现经济独立的占8.1%;家里、个人各供给一半经济来源的占11.54%;高达54.24%的人表示,除家庭支撑,还有其他小部分个人的经济来源。这表明,相当多的大学生已经不甘于把生活局限在校园的象牙塔中,而是选择走向外面的物质世界。

  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追求经济独立也可能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李育辉认为,当代大学生接触面愈广,随之带来的风险也应该引起愈高的重视。面临勤工俭学、做家教、做代购微商、淘宝刷单等多种选择,渴望经济独立的学生应该如何作出正确、安全的选择,是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李育辉指出,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实习和兼职工作往往规范不够。据她了解,很多大学生在社会上兼职或实习,所得到的报酬是极为低廉和不合理的,社会对于大学生做兼职等行为并未充分“包容”,相反,甚至是“压榨”。她观察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能力往往很难得到有效发挥,使他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却无法得到合理、满意的机会和报酬。

  “我觉得社会应该对大学生尝试经济独立的行为采取一种更加包容、接纳的态度,大学生追求的经济独立要能够有正规、合法的途径去实现。与此同时,家庭也要帮助自己的子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比如可以先在日常生活中给子女设置一些有偿的任务,让他们在步入社会前先有一个缓冲地带,从而帮助其更好地实现经济独立。”

  显然,大学生要实现经济独立、自主,甚至是自立,既需要个人的合理尝试,也需要校园、家庭和社会提供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综合人民网、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