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香山饭店、法国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美国波士顿肯尼迪总统图书馆……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建筑作品,都与一位华人的名字紧紧连结,他就是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5月16日,贝聿铭于家中去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近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浙江在线杭州5月17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王艺)中国北京香山饭店、法国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美国波士顿肯尼迪总统图书馆……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建筑作品,都与一位华人的名字紧紧连结,他就是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5月16日,贝聿铭于家中去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近年深居简出,3周前才过102岁生日。他曾在1979年荣获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3年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一位大师”。
出身名门 却用建筑让全世界记住他的名字
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生于广州,祖籍苏州。其家族被媒体称为“可能是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曾是 “苏州四富”之一,后来持续兴旺。
少年时代,贝聿铭在苏州度过一段时光。他整日穿梭在狮子林、西花桥巷,假山中的山洞、池塘、石桥、瀑布,在贝聿铭心中埋下“建筑”的种子,这些传统中国文化的印迹,让他意识到,建筑对生活的意义。
后来,贝聿铭随家人搬到上海,他有空就去看正在建设的上海国际饭店。也许从那时起,“建筑”的种子就开始在贝聿铭的心里渐渐萌发。
贝聿铭的职业生涯从设计公寓起步,后来逐渐转变为各类公共建筑。
他所设计的肯尼迪图书馆,耗时15年,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因此将1979年称为“贝聿铭年”,并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法国卢浮宫的重建计划,使贝聿铭饱受非议,却更加历练了他,使他坚持自己的设计初心。
1988年,玻璃金字塔落成,贝聿铭被授予法国最为尊贵的荣誉骑士勋章。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却保持一贯的低姿态说:“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法国人对玻璃金字塔的评价,口风大变,称其为“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宝石”,也印证了贝聿铭的话“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贝聿铭另一件“一生中的大事”,是设计建造了香港的地标性建筑—中银大厦。
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曾任中国银行的行长。1918年,贝祖诒创立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当时,贝聿铭才1岁。为了向父亲所做的光辉业绩致敬,他接下设计中银大厦的业务,希望赋予其“中国人的雄心”。
面对1.3亿美元并不宽裕的预算,贝聿铭采用复合材料拼接技术,用混凝土固定了所有的结构组成,使得其结构钢筋的使用只占到传统技术的65%。
外形像雨后春笋的中银大厦,落成即为当时香港第一高楼,使用面积是一旁香港汇丰银行的两倍,而造价不及其五分之一。
长居国外 却把中国文化传播给全世界
无论走到哪里,贝聿铭时时不忘,自己的根在家乡,总是向别人介绍说“我来自中国苏州。”
2002年,85岁高龄的他,凝聚自己一生的智慧,将封笔之作献给了自己的故里,苏州博物馆新馆,贝聿铭亲切地称其为“最亲爱的小女儿”。
贝聿铭为新馆确定了“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有生之年能有机会为故乡留下一个纪念,他倍感感恩荣幸。
苏博新馆的精华之一,在于主庭院的山水园。为此,贝聿铭煞费苦心,他将中国古典的山水画融入到设计理念中,“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用石片来仿宋人米芾的“米氏云山”,呈现出一幅3D立体水墨山水。当时,一台升降机把各块石片上上下下摆弄了一周,才调到了贝律铭心中最完美的样子。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而不是流行风尚。他让光线来做设计,运用几何形状,喜好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材四种建筑材料。
贝聿铭多年的合作伙伴亨利考伯,形容他是“文化意义上的男扮女装者”。“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创造的有着中国风的西方建筑,无一例外的成为了全世界的瑰宝和财富。
将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香山饭店,依照桃花源灵感建造的日本美秀美术馆,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贝聿铭的建筑设计几乎享誉全球。
大师已经逝去,但其留下的建筑仍可供我们参观游览。“让更多的人来建设自己的祖国”,这是贝聿铭心中的一个夙愿,有待后人一起去实现。
制图:浙江在线编辑 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