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3.9%,这一增速创下了自2005年开始统计民间投资以来的最低水平。民间投资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为62.0%,也比去年同期低3.4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增速和占比双双下滑,表明当前民间投资总体疲软。究其原因,主要受3个层面的因素拖累。首先,民间资本“不想投”的心态加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少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滑。加之部分行业受产能过剩影响,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实体经济的钱越来越难挣,个别行业甚至进入微利或全面亏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
其次,一些领域民间资本“进不去”。中央一直十分重视民间资本投资,近年来也出台了专门的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等领域。不过,这些政策红利的释放并不充分,相关领域改革进展较慢,民间资本仍然时常遭遇“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
再次,民间投资“融资难”问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鼓励民间投资,并不意味着民间资本“不差钱”。我国不少领域投资体量大、回报周期长,民间资本进入后,需要大量周转资金。融资难题使得一些民间资本只能对着优质项目“干瞪眼”。
民间投资的活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经济体的内生动力。民间投资表现持续疲软,意味着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大。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想方设法激发民间投资热情,让民间资本“有得投、愿意投、投得起”。
首先,要解决好民间资本“投什么”的问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还存在短板。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既要进一步向民间资本敞开核电、电信、铁路、内河航运等领域的大门,也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教育、医疗、养老、体育健身和文化设施等事业之中,防止民间资本扎堆进入产能过剩或落后领域。
其次,要解决好民间资本投资意愿的问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真正放开一些收益相对稳定的领域,改善民间资本的投资预期。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加大财税方面的改革力度,激发民间投资热情。
再次,要加强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当前,一些地方存在政府承诺的条件不兑现等情况,“新官不理旧账”问题较突出。因此,要加强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增强政策透明度,保持政策稳定性,强化服务职能,为民间资本服好务。
此外,还要帮助民间资本解决融资难题,帮助其拓宽融资渠道,改善金融服务,避免“晴天送伞、雨天收伞”,加大人才吸引和培养力度,努力营造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