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由南京第十三中学红山分校初一(11)班同学绘制的漫画在网上引发热议。据介绍,10月底,该校青年教师谢忆有感于不少学生反映家长沉浸玩手机忽视了自己,率先向全班家长发起了“停机坪”活动,倡导家长们每天放下手机一小时,多点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活动开展后收效甚佳,同学们都很开心自己终于替代了手机,可以获得父母零距离的陪伴,并纷纷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这一活动。(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
如果一个人随时都想拿着手机玩一会,一旦忘记带上手机就焦虑不安,很大程度上表明其已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依赖症最严重的后果是,沉溺其间会忽视周遭一切,建立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场景让人变得麻木而无视。行路、睡觉、吃饭、休息,双眼专注盯着手机的时候,现实就会成为虚无的存在——陪伴父母吃饭,伴随孩子读书做作业,朋友之间聚会,手机都会成为了主宰者。
据某杀毒软件销售商的一项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出门不带手机比出门下雨没带伞的情况更糟糕,而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到紧张的人则高达90%。在有关手机依赖的危害话题中,除了“某女子深夜玩手机猝死在床上”“某男子边走边玩手机,不慎掉入河中溺死”之类的极端案例,更多的还是“父母在家张罗了一桌饭,围坐的孩子都在低头玩手机”、“女子用手机在微信中向睡在一旁的老公道晚安”之类的现实场景。当手机占用亲情陪伴的时间越来越多,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所造成的影响,远远超乎想象。
家长在手机上耗时越长,陪伴孩子的时间就越少。都说陪伴是最好的老师,但陪伴并不是简单的呆在身边,孩子在认真学习做作业,父母在自顾不暇的玩手机,而非关注着孩子的举动、与孩子亲切交流,还原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我要变成父母的手机”的呼喊,是对亲情回归的渴求。孩子内心强烈的失落感,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哀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举止所带来的示范性,会给孩子带来难以磨灭的印记。一个成天抱着手机的父母,对孩子的内心渴求又无动于衷,这样的父母难言合格也无法成功。当孩子某天沉溺于手机,面对家长的指责反问“你还不是这样”,此时再检视“榜样的滑落”的问题,恐怕也悔之晚矣。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成瘾性疾病,具有极强的控制性。成瘾者若不进行自我调整和控制,就很难戒除手机依赖。采取一定的方式,开展相应的活动限制手机使用,把人从手机沉迷中解脱出来,于现实来说既重要又必要。在现行“摆脱手机依赖”的行动中,把重心放在青少年或被教育者的身上,具有“从娃娃抓起”的必要性。但问题在于,承担教育、管护与榜样的成人们深陷其中,“榜样的滑落”所造成的危害更值得评估,需要直面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此需要每个家长都清楚认识到沉浸玩手机忽视孩子所造成的危害,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在要求和教育孩子的同时,首先做好自我的约束与管理。让家长们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知易行难,需要把家长、孩子和学校共同组行动。开展“停机坪”这样具有真切体验度的活动,可以让家长与孩子在互动和零距离陪伴中,找到乐趣和收获体会,在前后的对比中去触及灵魂,促进思想的转变与角色的回归,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从常识来说,摆脱成瘾性依赖应具备几个关键要素。比如自我认识的提升、兴趣爱好的培养和情绪的疏导,让个体在交流、互动中,由个人为中心的状态过渡到集体性场域,继而实现有效的情感替代,回归于自然与常态。愿每个家长的内心都有一个“停机坪”,这既是对自我的负责,更是对孩子最诚挚的爱。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