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为此,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近日提出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作用,不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坚决打击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就如何理解金融委对资本市场发展的相关定调,经济日报推出“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作用”系列评论。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在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多的形势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近日召开会议,再次强调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作用,不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这显然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此之谓“枢纽”。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下一步政策的着力点将关注如何促进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上来。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与经济形势下,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是平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
毋庸讳言,在疫情扩散以及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实体经济的一些风险和矛盾正在逐渐显现。如果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将有力减轻市场忧虑,有效切断金融风险传导链,从而让资本市场的活水不断滋润实体经济。反之,不仅会放大市场的恐慌情绪,更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至关重要,资本市场改革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
资本市场如何更好发挥枢纽作用?从本源上看,促进资本形成是资本市场制度创设的原生动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方向。因此,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核心就是促进投资与融资有效对接,完善股市基础制度建设,提高市场效率、制度效率、创新效率。
提高市场效率,要着力解决长期资金不足、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短期化等结构性问题,善于用市场化方式解决市场优胜劣汰等难题。一方面,特殊时期作出特别政策安排,尊重市场规律,体现监管弹性;另一方面,关系市场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改革工作要日拱一卒,尤其要补齐资本市场服务中小微先进制造、科技创新企业的短板,全面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
提高制度效率,要着力坚持市场化原则,坚持监管中性原则,依法治市,不缺位,也不越位。资本市场是一个内涵丰富、机理复杂的生态系统。行政监管效能高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体制优势,但如果行政监管过于“刚性”,就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活力和韧性的形成。监管部门应减少干预,做到管得少、管得好,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比如,提高交易机制的流动性、再融资制度的便利性、股权激励制度的适当性、并购重组制度的灵活性等,提高资本市场制度供给质量。
但是,对于提升市场的活跃度不能片面理解。坚决打击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和放松与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是一体两面,两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基本法律法规制度比较健全,但对市场造假欺诈行为的打击威慑仍有待加强。要在新证券法框架下,完善股市基础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的意见。
提高创新效率,就是要推动证券行业发展与科技运用深度融合,提高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创新服务能力。目前,我国投资银行的创新能力不足,是形成直接融资短板的重要原因之一,弥补这一短板迫在眉睫。要逐步解决长期存在的大金融小证券、大市场小行业、大管制小自律等结构性问题,进一步研究释放投资银行创新活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升金融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