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网信办组织采访团走进长三角,探访三角一体化方面的探求和成就。
这不禁让笔者回想起2009年的相似的采访经历,当时,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要来了,长三角各个城市为了一个目标齐齐发力:组织游客到上海世博会,也希望游客到长三角各个城市看看走走,还要执行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大家干劲十足。
在2009年的采访中,走过16个城市,笔者有幸认识到长三角各城市间不同的鲜明特色。南京以六朝古都之姿,自带历史厚重感;苏州、杭州则以人间天堂的美称,展示着秀美与时尚并重的气质。泰州、扬州、常州、湖州、台州......每一个都不同,每一个都极富魅力。
上海世博会举办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了一项突破性的成就,16个城市世博旅游标识系统得到统一。最终,上海世博会参观人数超过7300万人次,这些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参观完世博也会去长三角旅游,这让成员城市尝到一体化带来的甜头。
十一年过去了,长三角的队伍壮大了,长三角的发展更为高质量,大家的劲头更足了。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更为长三角加速发展插上了“翅膀”。
长三角发展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这两个关键词背后,还有“求同存异”的深意。
“求同”就是融合在一起,步调一致,往共同的目标迈进。要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而“打通”也体现在各个层面。比如,在政策层面运用统一的量化标准,不能这个村一套,旁边的村又一套;各类资格、资质也要做到互认,最好所有民生服务“一通百通”;在地理上,也要打通断头路、联通水系,让一小时经济圈、环境协同治理得以实现。
最近,长三角地区的几个“互认”举措,就让老百姓很欢心,交通卡实现了“一卡通”,电子驾照实现了互认,某些领域的专业人才资格也能够相互承认,旅游消费、人才交流、继续教育方面的阻隔一下子消失了,融合也就更为顺畅,真正体现“一体化”发展的思维模式。
“存异”则要求不同的长三角地区、城市要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不搞同质化竞争,不挤在同一条跑道上。要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
从现实情况来看,长三角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并不平均,也正是这种不平衡,带来更多发展空间。比如同样是搞高科技,智能交通和生物医药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长三角保持不同地区差异化发展,就是为了让浙江有阿里巴巴,而上海有拼多多。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是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
努力实现共性与个性相得益彰,合作与竞争互相促进、聚集与辐射相辅相成,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关键意义。从上世纪90年代发端的“长三角”概念,已经走过近30年的历程,当长三角发展走向深水区,就更需要将求同存异的理念融入发展精神之中,寻找新契机、释放新动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