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做好已建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进一步盘活现有存量资源,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近日,教育部在中国政府网“你的留言,部委有回应”中回复网民称。此前,来自北京的网民“忆”留言说,许多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完备,但课余时间常年闭门闲置,造成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2月18日法治日报)。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既要破难更要推进。
其实早在201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对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开放对象、收费标准、安保机制等都作出了规定。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在全国的体育场馆中,学校体育场馆占比达66%,也就是说,全国有2/3的体育场馆在学校。学校资源的盘活,对于加快推进全民健身,意义重大。可开放了体育场馆后,学生正常的教学安全如何维护?市民意外受伤谁来负责?增加的管理成本谁来买单?……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那么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就只是纸上谈兵。
首要的就是明确开放时间、开放对象。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应该在教学时间与体育活动时间之外进行,开放时间在学生放学后及双休日比较合适。可实行定时定段与预约开放相结合。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应主要面向本校学生、学区内学生、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 ,并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来锻炼的居民须先进行信息登记,办理出入证明。市民也可以在网上录入个人信息、提前预约场馆。
还可以奖代补激励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如安徽省鼓励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对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体育设施正常运行、维护和购买公众责任险给予经费补助。在杭州,学校体育设施日常更新维护被纳入学校预算,政府每年还补助学校场地开放管理经费每校5万元。目前,杭州主城区500余所中小学已经实现了百分百开放,健身次数达250万余人次,初步形成了市民就近运动的“10分钟健身圈”。安徽省、杭州市为学校场馆开放增加的管理成本买单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当然,各地也要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免费或低收费服务,这样既可提高公共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率,更能解决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不足。
最后要用法治保障学校体育场馆安全有序开放。在国家层面上,亟须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纳入法律规范,依法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特别是要依法认定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后市民在运动中出现意外、相互争执引发冲突、被运动器材弄伤等等的安全事故责任,避免场馆开放所有的安全责任都让学校“背起来”、而伤了学校开放场馆的热情。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