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评价《你好,李焕英》应少些“酸葡萄心理”
2021年03月16日 09:29:47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2021年春节档票房创新高,中国电影用实力“牛”转乾坤,令人欣喜。其中,最耀眼的非《你好,李焕英》(简称《李焕英》)莫属,截至3月14日,票房超过52亿元。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冯远征认为,《李焕英》的成功,关键在于贾玲的“态度”。为了表现“母女情深”,贾玲用最真诚态度去拍摄,令电影叙事“触及了每个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引起观众强烈共鸣。

  《李焕英》获如此高票房,打脸最大胆、最乐观的“预言家”,给中国电影史,甚至给世界电影史留下一个个惊叹号。这部贾玲导演的处女作,票房稳居中国电影票房史亚军,仅次于吴京导演的《战狼2》,远超众多著名导演个人所拍电影票房总和,还有望把贾玲推上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的“宝座”。

  不过,与上映初期“叫好又叫座”不同,随着票房步步攀升,贬低《李焕英》的声音逐渐增多。这些批评主要来自电影界业内人士,他们与冯远征对电影给予充分肯定不同,而是从不同角度“剖析”一番后,得出“不及格电影”的结论。

  比如:有位标签是“编剧、导演”的人评价,“有的非著名非专业导演只拍了一部电影,就有可能50亿票房,不服不行,其实,这和专业无关”;有位打着“第七代导演”头衔的名人,多次炮轰贾玲是业余导演,指责她过度矫情,认为《李焕英》是“一部喜剧不像喜剧、悲剧不像悲剧的小片子”,并连发质问:“难道中国没有专业导演了吗?”另有影评人士说,《李焕英》成票房黑马,得益于疫情过后的“报复性消费”,偶然性很大……

  对一部电影的总体评价,不同艺术素养、鉴赏水平和兴趣爱好的观众,自然会给出不同分数评价,见仁见智,不足为奇。但是,上述所谓业内人士对《李焕英》和贾玲的批评,显然溢出了艺术评论“圈子”,偏离学术焦点,缺少理性思考,不乏情绪发泄,看似为专业导演鸣不平,实则“酸葡萄心理”作怪,是“红眼病”严重发作的表现,令人遗憾。

  诚然,《李焕英》算不上是一部十全十美的电影,但无疑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这部讲述“母女情深”的传统题材电影,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没有流量担当的明星,没有令人震撼的特效,只有区区三千万元拍摄经费,贾玲愣是打造出一部超过50亿元票房的电影佳作,靠的决不是运气,而是冯远征眼中的真诚“态度”,而这恰恰是当下略显浮躁的电影人所普遍缺乏的。

  无论如何,一个年轻的女小品演员导演的处女作,能跻身中国电影票房史亚军,可喜可贺。电影界业内人士不妨进行深入研讨,总结《李焕英》的成功经验,指出不足之处,作出相对客观的评价。这样,既可鞭策贾玲戒骄戒躁,又可给广大电影人以启迪。但是,业内人士的研讨、评价,必须回归正常学术范畴,要少些“酸葡萄心理”。


标签:票房;导演;中国电影;评价 责任编辑:郭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评价《你好,李焕英》应少些“酸葡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