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桃红柳绿的春天如期归来。再过几天,就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家对这个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并不陌生,而自2008年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以来,更对人对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有了一些新的期待和遐想。
清明节原本是古代人们在冬去春来时取新火的日子,后来渐渐地和扫墓、祭祖联系在一起,在唐宋以后又加入了踏青、郊游的内容,还有举行植树、放风筝、荡秋千等多种活动。千百年来,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既有怀念先人的意义,也有着迎春的意味。作为中国人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特定日子,每当清明时节,人们总要焚香祭祖,扫墓踏青,祭奠的形式也许各不相同,但千百年来,每一个清明节到来时,人们的心情是一样的,那就是向先人表达广泛的尊重与尊敬,对逝去的生命表示深切而又绵绵不绝的哀思。
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就要在保留这个传统节日传统文化要素的同时注入新鲜血液,而使之与当今时代的需求实现充分的“对接”,这无疑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的祖先为什么重视祭祖,孔子说,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祭祖先,是为了事活人,使活着的人道德醇厚,孔子关心的是丧葬问题,看重的却是现实世界。我们知道,古人的慎终追远,明德归厚,是为了不忘先人,是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以祭祀的方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沉淀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它以国家统一和宗族团结为目的。因此,千百年来,每一个清明节,都寄托着炎黄子孙崇敬先人的民族精神,都延续着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都表达着对先人赐予后人生命的感恩和对先贤道德风范的缅怀。
清明节,可以让活着的人记住他们来自相同的祖先,血管里流着相同的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就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认同,是一次对中华传统文化亲切的温习;尤其对当今的青少年而言,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更是一次通过学习先烈、敬仰先贤、追忆先人获得一次具有震撼性的精神洗礼和灵魂熏陶的宝贵机会,也是高度认同、欣然接受并进而实实在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的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对祖先怀有感恩之心,仍然需要并且应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尤其是在清明节如期到来的时候,满怀崇敬地举行庄严的学习先烈、敬仰先贤、追忆先人等一系列主题活动。
有必要指出,有了清明节的假期,还只是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一个开端。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为国定假日的法定化,还仅仅是提供了一种“天时”,它们能否进而增加“地利”、“人和”等促使其兴盛的要素,关键还在于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形式和内涵是否适应当下民众的文化需求。
另外,各地还可以进行创新,利用清明缅怀对当地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士。一个节日有如此多的文化内涵与如此多的形式,相信大家会喜欢。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