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北京市社会保障卡(北京民生一卡通)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面对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按照征求意见稿,民生一卡通将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具有社会保障、待遇发放、养老助残、医疗健康、公园年票、城市交通、生活缴费、金融服务等功能,并逐步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实现身份信息识别查询、民生补贴待遇发放等应用的多卡合一、一卡通用。同时,民生一卡通可替代市有关部门发放的民生类卡和证件。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的方便,人们手里的“卡”也越来越多,但又有喜有忧。方便越来越多,但是苦恼也伴随而生。一人多卡、卡卡不通,出门要带一摞卡,不小心可能就丢一张,而每张卡里还都有零钱,却不能统一使用。更不要说政府发放的一些民生补贴,由于缺乏一张“一卡通”,或者补贴迟迟不到位,甚至被人为截留。这不但给老百姓带来困扰,造成浪费,也增加了政府的制度管理成本。
比如,社保卡具有金融支付属性,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具备就医服务与诊疗费用结算功能。而居民健康卡无法直接进行医保结算与报销,也不具备金融支付功能。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多平台并行的格局,不但老百姓觉得麻烦,也导致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重复投入,增加了医院的建设费用和运行成本。
管理学中有一个“奥卡姆剃刀原理”,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用“简单有效原理”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民生领域的改革也是如此。人社部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按照“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原则进行社会保障卡建设。目前,社保卡已在全国发放超10亿张,不仅具备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参保和待遇支付功能,同时还具备现金存取、转账消费等标准“银联卡”金融功能。如果不去挖掘“存量”的作用,而盲目去求增量,并不是科学的发展观。
此次北京征求意见,把社保卡变身为民生一卡通,实现“一人、一卡、一ID、一生”的绑定服务,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管理成本,让民众共享改革的红利,让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值得点赞,更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对老百姓来说,出门只需要揣着一张民生一卡通,就能满足出门享受各种服务的需求,不管在哪里都能“一站直达”,可谓流动时代拥有“稳稳的幸福”。
对政府来说,民生一卡通是改善城市环境便利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的一个抓手。做成标准化的信息载体平台,集身份证、查询、多种支付等为一体,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助于克服传统决策机制弊端,提高决策预见性和科学性,完善政策评估体系和民意反馈渠道,进而提升政府决策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民生一卡通更像是“数字政府”一把打开改善民生的钥匙,它携带大数据,也携带“供给侧”,对于如何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具有启发开拓意义。
当然,民生一卡通还要做到个人信息一点也不泄露。除了市民社保卡不出借、出让、转借外,还要像政府要求的那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合作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使用与民生一卡通有关的信息,对在工作中获取的持卡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泄露或者违法查询、使用持卡人个人信息和民生一卡通加载的民生权益信息。也就说,民生一卡通出门,信息保护必须跟上,这又倒逼信息保护措施尽快完善。可以说,民生一卡通,处处保民生,已经不是梦想,而是就要成为现实。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