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是人类社会最新一次科技革命浪潮,将全方位改变社会存在,尤其是实现不以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规定机器,而是用机器的技术逻辑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这就涉及到重构人与数字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感性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自然科学只有从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出发,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因此,作为自然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的数字化浪潮,必须夯实其哲学基础,强化其现实导向,在数字化改革中培育科学的数字文化。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数字观念。数字是现实的抽象,自然界为一切数量和关系提供了样板。就是算法,在现实世界中都能找到对应的相似物。例如,水分子一层又一层接续挥发,就形成了连续微分;反之,如果热的水蒸气在一个容器中由于压力和冷却重新一层层凝结成水,就进行了一种积分。显然,任何数据和算法都是从现实中借用、抽象、延伸而来的,它只能从现实来说明,而不能从它自身、从抽象来说明,因为一切抽象被推到极端时就变成荒谬或变成自己的反面。故而在数字化改革中,必须牢固坚持由现实到数字、由应用到算法的路径,而不是相反,更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
确立透视数据言说真意的数字理念。罗素指出,“所谓数就是某一个类的数(基数或项数,如父亲类就是所有为人父者,笔者注)”。这说明“数”不仅用于计数事物,而且是分类的一种语言,具有言说意义(人们平时常说“用数据说话”)和人文价值。数是最纯粹的量的规定,但它充满质的差异,并非一定能反映事物的全部,如“均数”在不少情况下其意义和价值就有限。在数字化改革中,我们必须克服“数据崇拜”,透过数字表面洞悉其蕴含的真实意义,必须确保数据采集的精当性和效用性,不能因无用和错误的数据输入,产生荒谬的数据输出,误导决策,应注意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全貌。
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数字理念。所有自然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推广应用都是“为人的解放做好准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已经置身“万物互联”、数字化生活时代。人既是数字的主体,又是数字的客体。一方面,须切实加强数字的工具理性建设。紧紧围绕服从服务于“人”,加强数字化标准规范建设,建立“一条路”就能走遍数据服务的通道,而不能将数字化变成繁琐化,不能像欧洲人就餐那样上一道菜换一种刀叉,要像中国人就餐用“一双筷子”吃所有食物。另一方面,须切实加强数字的人文价值理性建设。紧紧围绕人文化的数字改革目标,以敬畏之心,构筑起保护隐私、维护公平正义的数字化道德大堤。
确立面向未来的数字理念。人类永远是未知大于已知。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到,由于量子纠缠理论被实验证实,颠覆了人类90%的已有认知,目前为人类所认知的物质仅仅占到宇宙的5%。数字革命的浪潮将全方位改变人类的存在,乃至重塑人类,故而必须切实加强数字化未来走向和数字文化研究。欧美数字技术先发国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掀起数字人文科学研究。英国的伦敦大学、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高校还开设了数字人文专业课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纷纷成立相关团体和协会,影响较大的有“欧洲数字人文协会”“数字人文组织联盟”等社会组织。我们应该成立相应的团体和组织,重点研究数字语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及其言说意义和人文价值等,使数字科学饱含人文精神,代表人类对经验的抽象和超越、对未来的预期和展望,在全社会营造建设数字文化的浓厚氛围。
- (系列特稿)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下):新担当新作为 改革争先构建“重要窗口”鲜明标识
- 本端特别策划丨“重要窗口”显担当 风起扬帆正当时
- #身边的数字化㊷#浙江居民身份证首次申领可异地办理 预计4月中旬全省推开
- #“战略抓手”聚合力 “重要窗口”谱新篇#浙江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数字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