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是什么成就了“最成功脱贫故事”
2021年04月09日 14:40:51 来源:北京日报 晁星

  好的制度,能激发人的活力。中国式减贫,不是单向的“扶持”,而是双向的“互动”,不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同心合奏的“交响曲”。“国家向前、人民向上”,这是减贫事业最生动的篇章。“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是减贫成就不褪色的重要保障。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减贫事业的发展成就和世界贡献。“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为世界提供了有益范本和思路”……面对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国际舆论场不乏盛赞。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从实现“耕者有其田”,到大兴水利、大办教育和合作医疗,从实施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到全力打响脱贫攻坚战翻越“最后一座高山”,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7.7亿人摆脱贫困,99.9%以上的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国贫困地区新改建公路110万公里……一个个让人惊叹的数字,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无论古今中外,富民安民都是治国安邦的大事。环顾世界各国,不乏“向贫困宣战”的宣示,亦不乏各种“最低收入补贴”的计划,但实际效果并不乐观,一些国家的贫富差距还有越拉越大之势。联合国去年年底曾发出警告,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到2030年将可能再有2.07亿人陷入极端贫困。由此再看中国的脱贫成就,难能可贵之余,也不由让人追问,这个贫困人口基数庞大,发展底子单薄的国家,何以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最根本的,还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从“让穷苦人民过上好日子”的铮铮誓言,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关键论断,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脱贫攻坚作为优先政策目标,并持之以恒投入其中。号角催人急,层层立下军令状、责任书,干部战斗在最难关,党旗飘扬在第一线;全国一盘棋,西部大开发、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等大工程调配资源,画出最大“同心圆”;精准下药方,一村一策甚至一户一策,产业扶贫、“互联网+”扶贫、生态扶贫等妙招层出……上下同心之力、守望相助之力、方式变革之力,都在一系列制度安排中交相汇聚,释放出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澎湃动能。

  好的制度,能激发人的活力。中国式减贫,不是单向的“扶持”,而是双向的“互动”,不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同心合奏的“交响曲”。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对贫困有个经典判断:贫困不单是一种供给不足,而更多是一种权利不足。过去,受自然条件、文化水平等所限,贫困人口缺乏改变命运的机会,往往是“有力无处使”“一代穷世代穷”。如今,逢山开路、绝壁凿渠,教育扶智、技术助农,易地搬迁、引资增产……“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的“脱贫长征”,为越来越多人争得了均等的权利,开拓出“向上走”的通道。一条条“路”铺就、一座座“桥”架起,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改变命运”的志气与激情。不论是在被联合国称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地区”的宁夏西海固,还是在自嘲“每天要吃半斤土”的新疆和田,还是在“苦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每寸土地、每个角落,都有中国人奋斗的身影,焕发着生机、充盈着希望。

  “国家向前、人民向上”,这是减贫事业最生动的篇章。“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是减贫成就不褪色的重要保障。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眼下,“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正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时候。每个人都能从时代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正是“最成功脱贫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不论时代如何变化、际遇怎样不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都是颠扑不破的道理。每个人踏实勤勉做好自己的事,就能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就能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伟力。这其间的价值逻辑,也是“中国故事”对世界的更大启示。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一项项伟大事业,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长远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更让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为之一振、为之一新。一代代人朝气蓬勃、苦干实干,这个国家就能行稳致远,书写更多奇迹。

标签:脱贫;贫困人口;富民;交响曲 责任编辑:郑嘉欣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是什么成就了“最成功脱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