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落实不得举办学前班、保障学生睡眠等措施,从长远看更需要标本兼治。加快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重中之重,也是当务之急。目前,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联合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优秀教师轮岗轮校等改革举措已经展开,有的取得了明显成效。相信通过标本兼治的“组合拳”,大力推动促进教育公平,根源性的矛盾会逐步得到缓解并基本消除。
4月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小学和幼儿园不得举办学前班。这是教育部就社会高度关注的教育服务最新发布的一个管理办法。此前,《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相继公布,其中对小学生不早于8:20上课、中小学不得公开名次、禁止师生恋等均有明确规定。(相关报道见04版)
教育关系到国家未来,涉及千家万户,是重要的民生保障之一。教育的社会关注度高,尤其是人们对获得优质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每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领域的提案议案都会受到重点关注,今年中小学生长期睡眠不足等议题再次被提出。近期教育部公布的几个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管理规定,回应了师生、家长和社会的重点关切,也引发了公众热议和思考。
幼小衔接、免试就近入学、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等已不是新课题,近年来,教育管理部门先后出台相关文件规定,对这些事项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此次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教育部公布的相关规定有的更新了具体内容,如小学生不早于8:20上课,比以前的规定统一推迟了20分钟;有的强化严格执行规定,如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等,严重违规的须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等等。
有的学前班屡禁不止,有的中小学生睡眠长期不足,主要是受到了课业负担重和择校热压力的影响,但背后也有校外培训机构的商业操作推波助澜,加重了家长对子女能否获取优质教育的焦虑。对此次教育部接连公布的相关规定,很多家长表示支持与赞同,但也有一些家长表示担忧,提出了“不看成绩和证书,如何择校获得优质教育机会”之类问题。
明确相关管理规定,有利于从治标层面进一步遏制商业培训机构进行违规培训的行为。尤其在保障中小学生睡眠的具体措施上,对线下、线上培训结束时间有了明确规定,为保障睡眠提供了硬性指标执行。另外,根据学生客观能力差别,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有责任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教师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这一规定强化了家长和教师保障中小学生睡眠的责任,要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正确处理“未完成作业”等问题,严格落实中小学生睡眠管理措施,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严格落实不得举办学前班、保障学生睡眠等措施,从长远看更需要标本兼治。治本,就是坚持教育公平,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根源上解决因为择校热导致的多个延伸问题。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中央和各地教育部门多年来坚持不懈提高基础教育服务水平,但仍然与公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期望值有差距,这也是家长焦虑心理难以得到缓解的原因之一。
加快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重中之重,也是当务之急。目前,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联合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优秀教师轮岗轮校等改革举措已经展开,有的取得了明显成效。相信通过标本兼治的“组合拳”,大力推动促进教育公平,根源性的矛盾会逐步得到缓解并基本消除。
下一步,各地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应严格落实教育部公布的这几项管理规定,不能人为提出与之违背的任何要求。教育监管部门应做到定时检查与随时抽检相结合,必要时应征询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休息权、人格权等完整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