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山西“继母虐童案”在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检方指控,女童继母王某蓉构成虐待罪、故意伤害罪。庭审中,被告人王某蓉在看守所以远程视频的方式受审。王某蓉在庭审中辩称,自己对受害者朵朵只是“教育式打骂”。
王某蓉的行为已经不是一般小小不然的虐待,《司法鉴定意见书》显示,被鉴定人2020年5月14日就诊前损伤导致目前意识植物生存状态,鉴定为二级伤残。王某蓉已涉嫌虐待罪、故意伤害罪,但王某蓉辩称,自己只是在情急之下没有控制脾气,对朵朵是“教育式打骂”,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了虐待罪,否认对朵朵有故意伤害的行为,岂有此理。
教育应该是引导、鼓励、启发,而打骂是伤害,严重了则涉嫌暴力犯罪。这位继母奇葩地把“教育”和“打骂”捏成一块,也折射出当前一些家庭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的误区。
打骂不但不能让孩子改掉错误习惯,反而把一把好牌打坏了。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曾对10所学校的1300名学生展开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身边家庭暴力的比例达23.9%。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孩子。有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酷”,56.5%的孩子“暴躁”。这些不良影响甚至会伴随他们一生。
即使孩子已经到了涉案的地步,家长也没有对孩子打骂的权力,相反,要对家长进行“强制亲职教育”。比如,杭州市就出台规定,对未成年人涉嫌刑事犯罪的,对失职父母强制“补课”,让不合格父母“回炉再造”。它不仅仅在于提升父母教养子女的技巧与能力,更在于督促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教育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已完成征求意见即将正式出台,《草案》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得对未成年人有性别、身体状况等歧视,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如何避免“教育式打骂”后果?对孩子来说,要“有地方说”。政府要提供社会福利心理热线,孩子可以有一个地方来缓解他们的感情被殴打后和责骂。要“有地方留”。如果孩子愤怒的离开家,应该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去做“缓冲区”,可以是朋友、亲人,也可以是安全的社交公共场所。
对家长来说,要“有地方省”。要时刻牢记,打骂孩子适得其反。要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那些脾气暴躁的家长,不妨在家里做个科学教育的座右铭,放到自己容易看到的地方,在容易发脾气时提醒自己制怒。
对社会来说,要“有地方教”。今年两会上,政协常委朱永新建议把民间力量和智慧吸引到家庭教育领域,建立家庭教育民间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北师大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也建议,县级层面要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立家庭教育网上学校,开设网络课程;中小学幼儿园要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提供家庭教育的辅导和帮助;社区要普遍引入家庭教育服务的公共力量,开展普及型指导工作。“通过这‘四张网’,可以在家长们想要寻求家庭教育指导的时候,获得帮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