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在网购平台的搜索量超过了“衬衫”、一条JK裙上架几天就卖出去30万条……汉服、JK制服、Lolita服饰被称为“三坑”文化,原先只流行在特定圈层里,这几年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并形成一个新的细分服装产业。被称为“三坑”的小众文化现在已不再“圈地自萌”,且已经形成年销售额超百亿的市场。
据悉,2019年汉服市场在淘宝平台上的规模已超20亿元,且保持着每年150%左右的增速。2017年全球汉服文化社团为1300家,到2019年已发展至2000余家,两年时间增加了46%;汉服爱好者每年新增10%。种种迹象表明,“汉服热”悄然兴起,正所谓“小众”不小,衍生出了“大产业”。
汉服流行当然是一件好事,能形成一个产业,进而带动更多产业,使其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借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自信回归和增强。当前,汉服产业已经创造了不少新商机,线上线下的销售量增长速度很快。某些汉服企业的工期已排到一两年后,还出现了高端品牌和平价汉服并驾齐驱的可喜局面。
不过,汉服既是一门生意,更应该是一种文化。如果汉服加身却没有将更多文化要素赋予其中,恐怕只能孤芳自赏。而且,汉服产业发展还遇到了随意改变汉服样式,迎合市场,商业化过重,与传统意义上的汉服背道而驰等问题。还有“山寨”和“正版”之争,只喜欢衣服款式的“秀衣党”和重视理论、历史的“考据党”之争等。
据统计,汉服的受众人群主要是年轻人,平均年龄为22到34岁。而正因为年轻,他们未必对什么是汉服、如何认识汉服,尤其是现代社会中如何利用汉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理解得足够深刻,因此,还需要提高认识。要想弘扬传统文化,一定要深挖其精神内涵,避免形式复古。
汉服承载着数千年文明礼仪之邦的雄浑,象征着中华灿烂文明和精神气质。而传统文化也是多元的,汉服仅为其中“一元”。所以,面对“汉服热”,需要了解更多传统文化,避免对汉服和传统文化的理解流于表面。唯有更好地理解礼仪之邦、衣冠上国到底有何深刻内涵,才不至于产生历史虚无主义,使人们真正在心底里树立起文化自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