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礼拜,浙江杭州玉泉某小区里发生了一件“怪事”,地上掉有不少现金,却没人承认是自己丢的。围绕着大家捡钱的位置,民警挨家挨户走访,最终确定了一位可能性比较大的老奶奶。
据报道,老奶奶已经70岁了,先是不承认撒钱,激动得哭了起来……民警第二次上门,一进门,见到老奶奶客厅的餐桌上放着一沓钱。面对“物证”,老奶奶终于承认了。老奶奶说自己有三个孩子,但都不在身边,心里空荡荡的。这段时间情绪很差,总感觉将不久于世。如果自己不在了,家里的钱用不完,于是就想到用这种方式,将钱从家中窗户撒出去。
读罢这则报道,笔者不禁在想:“老人往外撒钱”不正是缺少子女的“精神关爱”所导致的吗?
眼下,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过着独居的生活,他们不但感到寂寞、孤独,而且万一生了病也没有人及时送医。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大幅提高,一些子女也确实在老人的物质生活方面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对于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却一概不管。尤其是那些常年在外工作或打工的子女,除了定期给家中的老人寄送钱物外,几乎不打个电话、不常常回家看看。一些做子女的甚至说,老年人只要能吃饱、能穿暖就知足了,还有什么需求呢?殊不知,对于老年人来说,精神需求往往比物质需求更为重要。像前文“老人往外撒钱”这一新闻事件中,足见老人并非“缺钱”,而是缺少“亲情关爱”,缺少“精神依托”。
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其中还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可见,老人的精神赡养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如果子女只满足老人物质生活上的“保障”,而对精神上的“保障”不闻不问,那不仅会受到道德和良心的谴责,还是一种违法行为。
俗话说:“家有老,是个宝。”但愿我们每一位做子女的,都应自觉行动起来,既做到关心、关爱老人的物质生活,又做到对老人精神生活的体贴、细微的关怀。如此,老人的晚年生活才是幸福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