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遏制“网络占卜”需强化法治监管
2021年04月21日 16:32:21 来源:东方网 作者 张玉胜

  作为一名塔罗牌占卜师,姜晨除了会在与塔罗牌相关的公众号中发一些文章外,也会定期为人“视频占卜”,每次收费100至300元。近日,广东深圳一家以塔罗牌占卜为名实施营销活动的线上商铺被警方调查,再次引起人们对于网络占卜的关注。很多人心存疑虑,网络占卜究竟算的是“命”还是“钱”?

  “算命”“看相”“占卜”,这些曾经被明确打上“封建迷信”烙印的东西,近年来却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染指。尤其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便捷,线上占卜更呈现出隐蔽性强、传播范围广、客流量大的特性。也许多数人不过是为了“娱乐”一把,但“占卜师”们却由此赚得盆满钵满。这种以“网络占卜”做幌的骗钱怪象,亟待法治出手监管、整治。

  常言说“无利不肯早起”。年轻人搞占卜、测运势、算未来,需拿“钱”来。打开电商平台,诸如婚姻、姻缘、事业、健康、财运、子女、学业、起名等占卜项目不一而足,而价格也从10元到1000元不等;有的还通过开设公众号、微博号,甚至直接用朋友圈来招揽生意。“9.9元测运势”、“19.9元测感情”、“199元改运势”的明码标价,更让占卜的“捞钱”本性暴露无遗。

  基于既有常识,“封建迷信”的东西显然不具科学道理、纯属主观意念,其唯心主义本质不言而喻。但为何总有人在生活遭遇两难或出现某种焦虑时,会求助于“占卜”,甚至对此“深信不疑”?占卜者其实是利用了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现实中,人们常常会试图对某种事物的不确定性加以规避,而这种“不确定性”就是带给人情感纠结和生活压力的症结。占卜者通过给出相对模棱两可的答案,让求占卜者依据笼统和一般性描述作出“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从而愈发觉得占卜说法的可信。

  占卜“骗钱”的伎俩,就在于其顺势利导的话术洗脑。善于察言观色的占卜师,从客人诉求中即可揣度来者的多数情况属遭遇不顺或陷入两难。而对于求占卜者,占卜前就潜在有某种答案或选择,并希冀借占卜形式获得“神秘力量”的推定与支持,进而坚定自己的预想。这显然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心理安慰”。诚如有占卜者坦言,“占卜结果不一定全部准确,但每次能说对一部分我就觉得‘很准’。”

  笃信“网络占卜”的危害不只在损失钱,成为习惯更会导致个体生活的重心偏差。在面临压力或人生转折点时,就会放弃个人意志范围内可直接控制的努力,而把一切交给命运或不可知的力量。这势必会潜移默化地导致“三观”不正和价值扭曲。副作用不可小觑。

  遏制“网络占卜”,既需要加强对年轻人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倡导科学求实精神,拆穿占卜骗钱伎俩,鼓励有问题寻求心理咨询,并建立群众举报机制;更要补齐法治短板,强化法治监管。目前针对网络占卜的治理相对较“松”,虽有一些法律法规予以规制,但往往只针对出现严重后果的行为。对于一些社会危害不明显的收费占卜缺乏从严监管。这就需要在立法设计中明确写入相关的禁止性条款,以确保遏制占卜骗钱的零容忍、禁源头。

标签:网络占卜;封建迷信;年轻人;法治 责任编辑:杨丹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遏制“网络占卜”需强化法治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