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出去吃个饭,却只能扫码点餐,还必须要关注微信公众号,留下电话号码,同意获取自己的位置、微信头像等,后续还可能收到源源不断的各类促销信息。对于公众来说,扫码点餐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信息被过度收集、广告频繁骚扰等问题。
互联网时代,得数据者得天下,虽然略显夸张,却很贴切。商家通过扫码点餐的方式,不仅可以节省人工成本,还能及时收到消费者的信息,通过精准投放优惠广告,吸引更多回头客光顾,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粘性,还节省了一大笔广告费用。正因为如此,许多商家习惯性地取消纸质点餐单,引导消费者纷纷选择这种扫码点餐,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但是,在扫码点餐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一些消费者烦不胜烦。一些商家反复推送优惠活动,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个人隐私信息的被收集,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此语境之下,针对扫码点餐收集个人信息等行为,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公众的合法利益不被侵犯。
针对扫码点餐强制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其实并不符合个人信息处理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原则。中国烹饪协会5月11日发布的《关于完善餐饮企业“扫码点餐”信息化服务方式的倡议》提出,餐饮企业应采用技术措施确保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泄露、丢失,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消费者信息比作金矿,可谓十分贴切。对于商家来说,应该提升消费者信息的保障力度,防止消费者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如果只知道收集消费者信息,却不能够提供相应的保障,也就不配拥有消费者的信息。
对个别商家强制“扫码点餐”造成的隐私信息泄露等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的及时介入,通过曝光、约谈、处罚等方式,对越界的商家进行处罚。我们不能单独依靠商家自律,解决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畅通举报渠道,让消费者能针对个人信息被违规收集的行为进行举报,提升公众的参与力度。唯有如此,才能握指成拳,防止信息泄露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保护消费者隐私和提供优质服务,不应该是“二选一”的选择题。引导和限制商家过度收集消费者信息,需要监管前移,也需要更加细致的标准。让诸多商家对收集消费者信息保持敬畏之心,让他们能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而不是只有“扫码点餐”这一项,这也是公众所乐见的。对于商家而言,用诚意和实力打动消费者,才是赢得市场的根本之法。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