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永不关闭的“监听门”
2021年06月02日 08:13:54 来源:新华社

  连日来,美欧之间再度陷入“监听门”旋涡。继媒体爆料美国在丹麦情报机构帮助下对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欧洲政要实施监听之后,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等欧洲政要纷纷表态,称此举“不可接受”,要求美方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3年,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斯诺登就爆料,美国监听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领导人中包括默克尔,喧闹一时的“监听门”以美方承诺未来不再监听默克尔的通信设备告终。然而,从此次丹麦媒体透露的情况看,美方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仍对默克尔进行监听。换言之,尽管美国口头上许诺不再监听,但行动上依然我行我素,监听之门从未也不打算关闭。

  “大哥在注视着你!”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小说《1984》中的经典字句,刻画了一个监控无处不在的“监听帝国”——“大洋国”。多年来,美国在全世界肆无忌惮地搞监听与网络监控,不仅把虚构的“大洋国”变成现实,而且无视基本道德信义,其所作所为恐怕连“大洋国”都自叹不如。

  美国是这个星球上最大、名副其实的“监控帝国”。长期以来,美国政府有关机构对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实施大规模、有组织、无差别的网络窃密、监控和攻击。从“维基揭秘”到“斯诺登事件”,从“瑞士加密机事件”到眼下的新“监听门”事件,美方这种见不得人的行径一再曝光,但华盛顿依然一副毫不在乎的“老大哥”派头。

  让世人诧异、也让美国盟友有苦难言的是,不仅美国的对手被监听监控,其盟友也被监听监控;不仅所谓的“敏感人士”被监听监控,普通民众也被监听监控,甚至连其盟国的领导人也未能幸免。

  根据“维基揭秘”提供的资料,从上世纪90年代起,德国经济、财政和农业等部门就进入了美国的监听范围。2006年至2012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法国总统、多名部长、法国驻美国大使等政界要员进行监听,其中包括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在内的3任法国总统。连美国盟友都认为,其监听行动已经到了肆意妄为、无法无天的地步。

  每次“监听门”丑闻一出,欧洲舆论汹涌。迫于压力,欧洲政客们纷纷表态谴责,要求美方给说法,敦促美方不要继续进行监听,而美方也会口头上“配合”,私底下则阳奉阴违。

  事实上,法美曾于1980年和2010年两次达成互不窃听的协议,但美国根本没有遵守。“棱镜门”曝光后,美方也曾做出不窃听德方高官的承诺,丹麦国防情报部门随后启动内部调查。如今曝光的事实说明,美国还是说一套做一套。“维基揭秘”创始人阿桑奇指出,“不要期待一个监听超级大国会做出有尊严和让人尊重的行为。规则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规则”。

  从本质上说,监听全球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一种表现。华盛顿维持“监控帝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寻求通过控制全球信息扭转不可避免的颓势,通过监听整个世界精确跟踪民众的思想动态,正成为美国在全球竞争中最重要的一种资源。因此,美国不会顾及国际规则与道义,而会依靠其技术优势,继续进行覆盖全球的网络窃听监控活动。

  眼下,白宫尚未对新“监控门”正式表态,但根据先例,美方可能只会在言语上对欧洲予以安抚,行动上却不会“刹车”,只会做得更加隐蔽。作为跨大西洋不对称关系的另一方,欧洲方面也不希望“监听门”过度发酵。换言之,“监听门”可能最终会淡化处理,不了了之。

  从全世界看,要管住美国的胡作非为,必须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规则。如何把美式“监听帝国”装入笼子,是国际社会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标签:监听;美方;美国;监控;默克尔;欧洲;监听门;法国总统;帝国;揭秘 责任编辑:冯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永不关闭的“监听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