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部和中央文明办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国内首份专门针对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的全国性行动纲领文件,将为其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十四五”时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目标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除此之外,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不仅是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亟需社会各界的深度参与。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体现,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随着时代发展变化,人们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方式也几经变迁。不论是植树种草、清理河道垃圾,还是走进校园做环境教育、在自然保护区做公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厚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土壤。当建设美丽中国写进“十四五”规划,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意见》首次明确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包括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等五个方面,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向标意义。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须久久为功。一方面,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既需要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行业的人群广泛参与,也需要专业人才发挥优势和特长;另一方面,打造一批品牌项目,发挥典型项目的示范带动效应,是提升服务水平、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意见》明确了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任务,同时提出要健全和细化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制度机制。既有具体的指导,又有夯基垒台、打基础利长远的制度设计,有利于提高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推动形成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大格局。
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每个人的关心、支持和参与。从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发展,到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再到生态文明教育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不断增强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快了“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转变过程。以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为契机,不断壮大生态环境志愿者队伍,以此带动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行列中,是落实《意见》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每一份努力都将汇聚成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