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风苑》杂志2021年5月报道,孙某是江苏南京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老板,对外宣称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保证客户拿到真的证书,甚至不去考试也可以“直出”。孙某之所以敢如此打包票,是因为在千里之外有个好搭档魏某。魏某在外省经营一家职业技能鉴定站,主要是组织技能资格鉴定考试。2021年3月,孙某、魏某等人被法院以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判处三到五年不等的有期徒刑,“熟人”也被查处。
只要给钱,就能帮助有需求的人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包括美容美发、茶艺、烹饪、电焊等。当然,考生要给他们缴纳不菲的费用。目前,因为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利益链条上的人都被法办了。而这并非是“句号”而只是一个“逗号”,或者说其留给我们的是“惊叹号”:“资格证书”为何有钱就能买到!
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是全国联网通用的,考核认定由各地自行组织。但由于各地的政策和标准并不统一,考试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据此,“做资格证书生意的孙某”找到了办证的捷径,那就是组织考生到外省,由“外地从事资格认证的魏某”安排在当地参加技能资格鉴定。就这样,不少人不用学习,不用考试,就能轻轻松松买到一本“职业资格证书”。花钱购买“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就可以凭借着证书,进入各行业。
职业资格认证,是社会管理的需要,是行业管理的需要,也是服务群众的需要。因为“职业资格证书”代表的是准入门槛,但是这种“掺水的职业资格证书”却扰乱了正常的就业秩序,扰乱了正常的职业管理。其危害是不可小视的。也有人说:对“职业资格证书”何必太较真,其实不然。
比如,拿到了“厨师资格证书”的人,其危害不仅仅是“炒菜不好吃”那么简单的事情,还可能因为没有达到“职业素养”出现其他问题,比如“炒的菜不安全”,不按照厨师的安全标准操作,导致隐患存在 ;比如,拿到了“美容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其可能就成为“毁人脸”的事情;比如,拿到了“保姆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其原本没有达到“保姆的水平”“保姆的道德”,进入家庭就是一种社会隐患。
“职业资格证书”可不仅仅是一张小本本的问题,而是牵涉公平就业的问题,牵涉行业标准的问题。看来,“职业资格证书”需要一次“去伪存真”的再次鉴定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