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了自然好,可大也有大的烦恼。比如说:灯泡坏了找不到五金店,拉链坏了找不到裁缝铺,配个钥匙半天也找不到地方……但见城市到处高楼林立,只是缺了这些不起眼的小服务,还是感到有些不便利。
那么,便利的社区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不久前,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在居民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建设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仅包括一日三餐所涉及的菜市场、早餐店、便利店等,也包括不起眼的维修点,满足居民修鞋、修自行车、配钥匙、改衣服等“小修小补”的便民服务。
“15分钟生活圈”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然而我们面临的现实是,长久以来,这些“小修小补”的便民服务,在一些城市的社区规划与建设中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毋庸讳言,一些地方倾向于将大量资金投入重大基础设施,对在社区周边设立一些“小修小补”摊点的关注度不大。有的甚至认为,这样的“小修小补”规划,干了也没多少人看到,在政绩总结里不够光鲜亮丽。殊不知,如果没有了这类贴心服务,不仅会造成居民生活不便,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增加生活成本。
如今,支撑城市便利生活的很多方面,从消费购物到休闲娱乐,已然十分强大,尤其对年轻人而言,几乎所有生活事务都能通过网络完成。但总有一些事情需要面对面来进行,就像配把钥匙、修自行车、换根拉链等小事,依然是市民生活的刚需。尤其在一些背街小巷的老旧小区,“小修小补”的服务一旦缺位,就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麻烦。
城市生活,既需要有品质的城市环境,也需要接地气的生活服务。因此,城市发展既需要“大手笔”,也需要“小修小补”小摊位,用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可以说,“小修小补”是老百姓“小日子”的必需品,是一座城市的烟火气,“小修小补”中蕴含着民生。
打造“15分钟生活圈”,给“小修小补”留下空间,才能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便利、更舒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