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2021年08月30日 07:57:03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刘力锐 仲帅 编辑 章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一重要讲话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正确认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接续关系,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逻辑和发展要求,全面系统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奋力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一、第一个百年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为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而接续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国共产党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朽丰碑,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夙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1979年,邓小平首次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并在之后,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的标准不断提升、内涵不断丰富、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进步,使小康社会的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关键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展开的。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把“小康梦”作为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2020年,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让中国人民普遍过上了比较宽裕的生活。这些历史性成就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从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中国共产党就一直把实现现代化作为不懈奋斗的目标。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首次提出了“小康之家”的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提出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五大制定了“新三步走”战略,提出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这些前后接续的方案及其实践表明,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二、按照社会有机体的要求全面系统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紧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富强的现代化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全体成员提供丰富的、能够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社会产品。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是富强的现代化的物质保障,也是当前物质文明建设的关键着力点。当前,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各地区、各阶层、各民族、各行业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协调共进。要坚持发展导向,系统推进高质量发展,激活发展新动能,开拓发展新空间,形成发展新业态。围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内对外全面开放同频共振,激活经济发展新动力。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的经济发展新空间。

  民主的现代化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活人民创造活力。制度能为人们提供稳定的预期和文明的秩序,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促进人的尊严,是现代化政治的应有之义,也是当前政治文明建设亟待补齐的制度短板。要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确保将人民心声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得到全面完整高效执行。要通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建立良法良制良规,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要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彻到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全过程,全面提升政府与公民间的合作信任关系。

  文明的现代化需要丰厚的文化滋养,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明的现代化需要先进的文化来引领,需要高尚的文化来熏陶,需要厚重的文化来支撑,需要科学的文化来推进。文明的现代化需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高全体人民认识世界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全体人民辨识是非曲直的能力。文明的现代化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责任担当和文明素养。文明的现代化需要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为全体人民提供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盛宴。

  和谐的现代化需要安定的社会秩序,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文明建设。和谐的现代化需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全体人民真正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等。和谐的现代化需要维护社会秩序,消除引发矛盾和冲突的燃点,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和谐的现代化需要建立政府、社会和公民多元合作的治理支点,建立健全全过程、智慧化、服务型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美丽的现代化需要优良的生态空间,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的现代化不仅要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要向全体人民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和更广阔的优美生态环境。美丽的现代化需要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建设绿色社会。美丽的现代化需要修复和保护生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水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美丽的现代化需要形成现代化的生态治理体系,加快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加快健全污染、破坏生态污染的惩治制度,尽快建立智能化的生态监管和预警制度,全面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生态治理和保护的能力。

  【作者分别为省委党校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标签:小康社会;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奋斗;中华民族;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复兴;政治文明建设;小康 责任编辑:冯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