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8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关于征求《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意见稿提及,将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等广告乱象。
何为制造“容貌焦虑”?意见稿明确指出,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或者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勤奋”“成功”等积极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即为制造“容貌焦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通过医疗美容的手段,适当追求外在的美,并不为社会排斥。
但是,一些商家刻意制造“容貌焦虑”,就是套路了。只要是清醒的人,都不会将容貌与能力直接挂钩。
对于医疗美容手术,理性的人会持相对谨慎的态度,这自然不是有些人所愿意看到的。如果人人都这么理性,医疗美容机构岂不是门可罗雀?于是,他们给容貌附加上标签,让容貌的重要性突显出来:容貌已不再是单纯的外表,成了金钱地位、个人能力、品质和生活追求的象征。
这么一来,似乎医疗美容的重要性顿时大了不少。这就如同一些奢侈品,做得再好也不过是普通日用品,照理不该卖出天价,可一旦成为成功人士的标签,立马不一样了,它就代表了身份和地位,所以奢侈品广告很少强调用料和品质,只强调它的身份认同。
贩卖“容貌焦虑”的广告,其用心隐藏得更深。除了表面上的身份认同,它还传递这样一种暗示:长相是爹妈给的,但后天不努力,就是自己的问题,只能怪自己懒惰了。他们把医疗美容包装为个人努力的一种途径,非常具有迷惑性。
对此,不少人难免忐忑,担心自己成了众人眼中的那个低能懒惰的人。你不焦虑,一些商家哪来可乘之机?你不乱方寸,又怎会一步步走进圈套?一旦陷入这种情境中,就会身不由己,失去判断力,医美机构说什么就是什么,花钱如流水,甚至不惜背上借贷。等回过神来,悔之晚矣。
炒作“容貌焦虑”,除了忽悠消费者,还会恶化环境,破坏社会风尚,以不正确的价值观给社会制造偏见,造成人群的对立。
不要小看这些精心设计的广告,它通过影响价值观来改变消费心理,手段高明。也不要低估它们的影响力,它们狂轰滥炸,不停刷屏,潜移默化大众的意识,时间长了,就可能产生对社会的裹挟。此次监管部门出手,可谓直击要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