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什么生意都可以做的。可有的机构和个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将消费与爱情、相貌等深度捆绑,彩礼贷、美丽贷、墓地贷等产品应运而生。近日,这些由消费贷变种而来的奇葩产品,被有关部门监管规制。
据南方财经报道,10月5日,中国银保监会在官网发布通知,积极推动消费信贷规范健康发展;推动健全有利于消费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制度和指标体系;坚持依据客户还款能力合理授信,不得诱导金融消费者盲目借贷、过度超前消费。针对个别机构打着所谓“金融创新”的旗号,推出各类“奇葩贷”,通知明确要求:银行机构不得开发违反公序良俗、助长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的墓地贷、美丽贷、彩礼贷等消费信贷产品,坚持打击各种“伪创新”。
今年以来,国内有银行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推出各类“奇葩贷”,频频引发争议。先是江西九江银行推出彩礼贷,以“彩礼开销不用愁 ‘贷’来稳稳的幸福”为标语宣传产品,引发质疑; 随后昆明一家墓园与银行合作推出“墓地按揭贷”金融服务项目,最高可贷款20万元,贷款期限可达10年;至于各地因美丽贷而落入“美丽陷阱”的新闻更是频繁见诸媒体……总之,各种名目的“贷”令人眼花缭乱。
毋庸讳言,在一些地区,过高的彩礼已经成为年轻人走进婚姻的障碍;而各地陵园涨价,墓地价格高烧不退,亦成为普遍现象。它们成为很多普通百姓的生存痛点,常有人感慨“结不起”“病不起”“死不起”。
于是乎,一些号称为百姓分忧解愁的所谓金融创新出现了。银保监会曾给出衡量金融创新的标准:是否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是否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是否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彩礼贷、美丽贷等金融类产品,不但谈不上支持实体经济,反倒在鼓励攀比风,诱导消费者过度负债,触碰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不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就说过,彩礼贷之类的消费贷款,通过制造噱头的方式来宣传获客,反映出部分中小银行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各级监管部门及时制止,以儆效尤。企业逐利本无可厚非,但不能因此逾越道德和法律底线。企业的社会责任,应体现在遵守社会公序良俗,带给民众更多的正向力量上。
说到底,个别银行给各种“奇葩贷”站台,其实是在给自己拆台。从美丽贷到彩礼贷,这些无底线的所谓创新,在让消费者背负不可承受之债务的同时,也给自己埋了雷。及时叫停危害社会的各种“奇葩贷”,当是社会之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