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下称《通知》)。各大游戏厂商随即推出“强制下线功能”等落实措施。家长更是拍手称好,以为孩子再也不会受“网瘾”困扰了。但情况并没有家长原先想象的那般乐观,第三方游戏APP的问题又冒了出来——这些APP绕开监管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
第三方游戏APP从游戏延伸出来,为用户提供与游戏相关的服务,如代练、陪玩、账号出租、账号交易等。此前这类APP大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通知》发布以后,未成年人群体对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这种APP提供的租号、账号交易等服务往往不会对用户的年龄进行限制,帮助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系统”。有些平台甚至还拿“无防沉迷限制”为其出租、买卖游戏账号进行推广。这些“无防沉迷限制”账号售价很低,未成年人可以通过父母的微信、支付宝等交易软件轻松购买。
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网瘾危机”,是所有APP应当承担的责任。第三方游戏APP提供租号、账号交易等服务时,应对用户注册进行实名认证与脸部识别,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游戏厂商可以采用“封停账号”等方式来打击第三方游戏APP。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第三方游戏APP的监管。9月8日,上海网信办会同市公安局网安总队联合约谈比心APP运营企业负责人,责令企业就相关问题深入整改,全面停止陪玩功能和服务,集中清理违法违规信息和账号,举一反三拦截处置低俗、软色情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这次约谈的效果立竿见影。可见,治理APP必须有相关部门的介入才能取得实效。
想要彻底消除未成年人的“网瘾危机”,还须对许多直播、账号销售和单机游戏进行监管。《通知》规定了未成年人只能在周五与周末的20时至21时打游戏,但没有对未成年人观看游戏直播、视频作出限制,存在较大的隐患。部分主播为了营造“节目效果”,与第三方游戏APP上的陪玩一同游戏,引诱未成年人参与。一些网络商城,甚至打着“无防沉迷限制”的广告来销售游戏账号。单机游戏则往往只在用户下载、购买该游戏时才进行年龄的认定,在后续的游玩过程中则不会对用户的年龄进行审核。
《通知》的颁布与落实是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重大举措,而不能成为第三方游戏APP等外围机构的“商机”。应明确APP开发运营者、分发平台、第三方服务提供者等在APP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应当履行的主体责任,建立APP开发运营者信用积分、风险APP名单、平台信息共享及签名验证等管理机制,努力将第三方游戏APP从“灰色产业”改造成“绿色产业”,共同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法学院】
- 与生活息息相关!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发布
- 国务院常务会议 | 市场交易电价浮动范围调整 原则上均不超20%
- 无病女学生被推上手术台?更多疑问待解
- 2021上海市网络举报宣传月开幕,将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