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承担着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进行先行改革探路的重大历史使命,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点目标。浙江要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形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图景,不断汇聚起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强大共识和不竭动力。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人民至上的充分体现。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表明,坚持人民至上,是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题中之义。共同富裕中推进人的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意味着高效、公平、均等的公共服务贯穿了每个人的成长周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让人民群众能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的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西方福利国家所谓从“从摇篮到坟墓”的公共服务,并没有根本上解决社会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悬殊的矛盾,国家财力的紧张、公众动力的匮乏与经济活力的式微始终无法有效平衡而陷入困境。西方福利国家公共服务死结的底层逻辑,在于自身形成并且自身难以克服的资本逻辑。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是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社会形态,其底层逻辑在于“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人民逻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公共服务的优质共享中不断推进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共同富裕实际上贯通了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兼有公平与效率的双重意蕴。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妥善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使两者相得益彰,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来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共同富裕不仅仅关注结果公平,也关注起点公平;不仅关注生产公平,也关注分配公平。通常情况下,在进入生产之前各种要素就在社会群体之间进行了零次分配,包括人力资本、生产要素和社会权利等。而零次分配对于社会群体而言,根本性的要素就是人们拥有均等的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归根到底靠的是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零次分配发生在生产之前,既有公平也有效率。因此,公共服务的优质共享,如果能够在零次分配中实现更多的机会均等,更大程度实现社会群体的能力普遍提升和实现人的共同发展,将对共同富裕形成巨大推动力,最终在发展中消弭公平与效率的内在张力。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提升幸福感的必由之路。公共服务的优质共享包括两个发展阶段:一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重点是保障共享的程度;二是优质公共服务的共享,重点是保障服务的水平。浙江在共同富裕的探索中,要实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充分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的三元互动来保障公共服务建设,努力形成幸福导向型的公共服务体系。
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形成与共同富裕相匹配的社会成果。不断满足社会成员在公共服务上的品质需求,特别是养老服务、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加强政府引导、财政投入与社会力量参与,充实公共服务的多层次供应,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政府负责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兜底功能,满足可及性、普惠性、公平性的要求,而基于人们不同需求层次的个性化服务则由市场和社会提供。
充分利用浙江数字化改革的优势,形成公共服务领域的数治成果。运用大数据平台和信息技术,实现公共服务需求端与供给端的精准对接,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性,进一步完善精准化、智能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比如,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推进教育服务;大力发展智慧医疗、移动医疗、在线医疗等;完善养老领域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养老形式,充分运用大数据发展智慧养老。
继续深化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形成浙江先行先试的制度成果。在推动共同富裕中不断缩小城乡、区域、群体发展差距,消除户籍、地域、身份等附着性因素影响优质共享的制度障碍。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完善社会化公共服务的评价和监督体系。在立法先行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现从过程监管向效果监管的转变。
【作者为浙江省社科院副院长、教授】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